-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1
- 注册时间
- 2013-1-25
- 帖子
- 1110
- 积分
- 13146

- 经验值
- 13146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13-02-19
- 地区:
- 碑林区
- 街道:
|
本帖最后由 东亚西文 于 2015-2-28 17:26 编辑
开学季,如何正确对待幼少儿的哭闹
又到开学季了,总有不少的幼少儿从家庭生活里要暂时脱离出来,步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了,这本来是件开心的事,但我们却常常会在幼儿园门口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哭着不肯丢开妈妈的手进教室或者哭喊着妈妈的名字不让妈妈离开,甚至有的孩子在妈妈离开后还不顾老师的劝阻跑出教室去追赶妈妈。有的孩子哭闹只是暂时一会,而有的孩子却能连续哭闹好几天,导致教育教学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不过绝大多数宝贝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以后,表现都很不错。这个时期就是俗称的“幼少儿入学的哭闹期”。其实这样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幼少儿刚来学校,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脱离,来到了一个新环境,突然感到不适应和焦虑,特别是缺少了家人的关爱和呵护,他们感觉到无助。幼少儿哭闹很大一部分源于幼少儿与心里的依恋对象分开而产生的“分离焦虑”。2,幼少儿特别是幼儿的意识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只是根据自我感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人的活动并不感兴趣,他们不会主动与别的小朋友交流,也不会主动在周围环境中寻求帮助。3,过度依赖亲情。经常爱哭闹的幼少儿大多来自隔代抚养或者母亲全职抚养的家庭。这两种家庭环境都极容易造成幼少儿过度依赖的心理。因为在家里,孩子已经养成了一种事事代劳的生活方式,所以来到学校后,环境的改变和事事亲为的生活让孩子产生了本能的抵抗情绪,最明显和直接的表现就是哭闹。4,幼少儿容易情绪化。幼少儿的情绪波动很大,尤其是幼儿的情绪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当一个情绪不稳的孩子看到身边的同伴哭时他自己也会随之哭闹。5,家长对孩子过度关注的结果。一些家长十分在意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送宝宝入园后,自己却躲在教室外密切关注。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亲人在外驻足时难免会哭闹返家。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正确看待这些现象——这都是孩子正常的生理反应,正常的心态现象。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提供爱心和支持。当孩子哭闹时,要给予安慰,告诉他“幼儿园有很多小哥哥小姐姐会和你一起做游戏”“你先去听老师讲讲故事或者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下课后妈妈会准时来接你”等等。也可以给小孩子买新的文具盒和书包,鼓励孩子积极上学。当然家长也要陪同孩子一起去上学,有意识地与其他一些小朋友的家长交好,建立熟悉感,让孩子们彼此认识后作朋友。最重要是家长要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意识,主动为孩子提供生活自理的技巧。
作为老师来说,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老师要在校门口迎接孩子和家长,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播放一些儿歌或者舒缓的音乐,营造出温暖亲切的氛围。2,老师要学会用温柔的语气和态度和孩子说话,打消孩子的陌生感。等孩子慢慢和自己熟悉了就好管理了。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下那些爱哭闹的孩子,多和他们做游戏,讲故事,稳定他们的情绪。3,学会和孩子们做朋友,让孩子对自己逐渐产生好感和信赖。4,多和爱哭闹的孩子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