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1
- 注册时间
- 2012-10-31
- 帖子
- 39
- 积分
- 81

- 经验值
- 8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13-03-11
- 地区:
- 街道: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可保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保险需求的不断增长,保险业在服务经济社会中发挥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从汶川地震到百年奥运、从交强险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金融危机到医疗纠纷、从社区养老到新农合建设等等,保险业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保险业正逐步走出阴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我们完全可以预计未来我国保险行业市场的规模会迅速扩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保险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保险业亟待补充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各财经类高校保险专业毕业生步入了一个较好的“黄金就业期”。
$ }2 \0 y5 A7 \! h2 \; j' B3 {8 Y' {, o
小女子原创~~~~* a0 Q5 }2 ?1 h2 w7 }* y& n; D
35万 流量,600回复强帖
) [% N N% m, X* ?* H5 c《开贴谈香港保险和国内大陆保险的区别》
* U& [% L% s5 q) o+ u3 \- E9 r: R0 C# z: ?; [ W7 _7 ]: v
1.保险专业就业竞争力问题之所在及其原因分析
' j' x$ x( Y: ^4 a
" H& N" h9 e4 _$ N( z 受中国就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高校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范围、就业潜质不甚乐观。笔者在某省属财经类院校担任保险专业学生辅导员多年,一直积极思考和认真梳理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症结。. n! _% _7 C1 y" m. L& Q0 c
1 ^. R. M9 R$ o j5 _
1.1行业内部原因
C5 t3 z3 s2 R% {! E& q# O
" W* Y, Y: h, ^$ q8 w# l7 p 1.1.1保险同行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社会形象较差。一方面保险业较快的发展趋势导致行业内部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但却出现了“需求短视”的现象。各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其自身利益经常相互之间“挖墙脚”,造成了自我人才培养储备差的局面。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过低的进入门槛,导致了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外勤员工、基层业务员的粗放式营销理念,致使人们“谈保色变”,对商业保险评价不高,行业形象大打折扣。
" J, ^# }: V* w/ w) |+ m G1 e O3 L0 p
1.1.2各大保险机构缺乏切实有效地人才培养机制和晋升体系。保险专业学生在通过求职进入保险行业时,起初都是抱着学有所成、施展拳脚、有所作为而来。可实际情况却是,不论学历高低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工作,这使得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学生没有任何的学历优势,反而只有心理劣势。再者,大多数保险机构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业绩考核晋升体系。但据调查显示,如果一名大学生从营销员做起的话,4-6年内很少会有机会转到内勤岗位或中高层次的管理岗位。
. k9 Y$ \/ N8 |; j& q$ ?) Z, g% `9 }8 R& [3 W
1.2学生自身原因
( J* y% {% z6 f) l# w9 Z3 T z) I& B( K4 T
1.2.1毕业生对保险行业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人认为保险专业学生就职保险公司就是去卖保险。殊不知,保险营销只是保险业务中一小部分工作,其他岗位诸如组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和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等,不仅人才需求大,而且工作体面,待遇优厚。在当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下,保险业不光需要吃苦耐劳的营销人员,更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较强创新意识的本科层次以上的专业人才。0 a- Y/ n8 o! N& d2 |3 X; H1 [
x' b, V- _1 T& u8 L
1.2.2不少学生误认为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只能是保险公司。保险学是研究保险及保险相关事物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同时也是金融学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除了专门的保险行业外,还有金融业、证券业、考编考公、国有企业、中介企业、社会保障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途径、就业面反而更广。
+ E4 U8 P. q0 \9 r' B1 N( S f
6 A4 P3 L6 g; I( y- \/ c; F- f 1.2.3多数保险专业毕业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很少走出校门寻找实习机会来有效地提高保险营销能力。比如,许多同学所学的保险产品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缺少实际操作的营销技能,对保险合同分析、保单设计、理赔实务的处理力不从心等等。
8 U7 `2 r9 w% f( t3 d( P0 u% ]- j& G. i
1.3教育体制原因: F: f1 s( ^* ?( G, ` M" ]
5 z( R( E' F. b' K0 j% s9 Q3 \ 1.3.1学科相对弱势。保险专业是许多高校近年来才开办的新兴学科,虽然大多数财经类院校和部门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保险相关的专业教育和培养工作,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而言,保险学科的教学培养工作还非常落后。9 T1 t6 S3 W- k4 Y3 |- M+ m
9 @9 j( e- c# y. Q2 i8 r 一是教学资源投入不足。相对于其他老牌学科,保险学科的力量较为薄弱,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的投入上通常处于劣势地位。学校对校内实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相关软件无法及时更新换代,也就难以模拟最新理念下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甚至会给学生造成一些误导。
/ `9 z/ G4 C$ {( W& P1 r) X, Q# n5 Y* K: K _
二是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落后。保险学作为一门多触角的边缘性学科,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体现出极强的实务操作性。因此,保险专业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当前多数高校普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以教学为本位,通过课堂的讲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毕业求职时无法短时间内适应保险业的岗位要求。, f+ C% Y8 m& W! |! ?
" d- r* N8 w4 I$ Z& T* M$ n& b/ X
1.3.2师资力量不强。因为保险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同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高校从事保险专业并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老师少之又少。, }: l* t4 C( Y3 @8 j
8 M8 b. Q- ^/ m! ` 一是各高校在师资招聘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高校更看重具有高学历且属于热门专业背景的人才,而忽视了像保险等边缘学科专业人才的引进,这导致了许多高校热门专业人才济济,相对冷门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1 }) u; x- B" U5 z0 ?* Q
5 }6 D% O; D% _: c+ B- Y! X 二是保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但绝大多数保险专业教师缺乏行业背景和经验,导致了当前难以有效开展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即便是拥有较高学历的相近专业教师,但却对保险学科的发展规律还缺乏必要的系统研究和探索,所以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8 v. K5 t( a' A! i
8 ~- a j* ]5 H- j- T- w 2.提升保险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3 W" C2 E2 d5 G4 M* ]0 ~2 [
: r' X, q% E" K: @
基于对当前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作为一名保险专业学生的辅导员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他们在求职、就业道路上更加勇敢、坚定,就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所担负的责任。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思考: 2.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明确就业目标
4 w1 D: P8 Q7 r- r4 G2 I* q; o- [6 d: d0 y D
诚然,保险行业间的不规范竞争,导致了人们对保险业的看法有失偏颇。但从长远来看,学生在就业时选择保险这一朝阳产业将会有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客观来讲,保险业在世界上已经发展了170多年,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据粗略估计,我国现在平均每十个人才有1张保单,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一人就拥有7张保单。所以说现在的中国保险业最缺乏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这正好与保险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状况形成正比关系。
7 O4 b; l4 |$ H" q0 S2 v
: E: A/ B' @4 E/ i1 T 2.2以多元择业为抓手,拓宽就业渠道
+ Z8 L% R: c- m* C X! v7 T9 i' g( I: [* |5 d# H& _
学保险专业并不意味着毕业时只能选择进保险公司这一种行业,因为保险学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方向,同属应用经济学范畴,学生在择业时可以有多种职业选择。通过鼓励出国深造与跨专业考研相结合,省内就业与省外就业相结合,本专业就业与跨专业就业相结合,网络求职与现场应聘相结合,考编考职与自主创业相结合等方式,形成一种立体化、多元化的就业模式。0 G2 M V9 [& V U
+ o) u X$ N; _- C V
2.3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提高求职能力( A# ~+ l. r. I
0 u( u2 ^! H, s; J t- R9 y
企业招聘时最不喜欢看到的不是没有专业水平的学生,而是那些随性而为,态度有问题的学生。大学生入职前,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软素质,如一个人的执行力、学习力、创造能力、有主见、团队协作、乐观自信、能承受压力、控制好情绪等,这些对于毕业生的求职甚至未来的事业打拼都至关重要。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尤其是保险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改变消极的心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实战训练帮助自己克服恐惧心理,成功应聘,进入自己的事业轨道。/ @" \6 C% N- `
7 a( q& i" {+ b, f j
2.4以考级考证为手段,完善求职简历9 B9 K9 R6 C( o I/ I
/ |6 j* i" \ Q4 N F& ]
虽然人们对社会上流行的各类等级考试、资格证考试争议纷纭,但学生如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考试,对于大学学习过程来说,既是一种自我督促也是一种自我鼓励的明智之举。一般来讲,保险专业的学生应该侧重于那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考试科目,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保险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师等等。这些等级证书的获得可以很好地充实到毕业生自己制作的求职简历中,为他们的求职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4 t% w$ T: c! S+ d1 x5 l
% s! c; Z+ F- o# h0 v! _
2.5以实践教育为契机,增加求职砝码
8 ^. q) I% `, H& w- w5 B1 C+ Y+ d3 E6 Z6 _9 N' N0 F1 I
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所涉及到的各类实习、实践创新活动,如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数学建模大赛等,并将这些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将实践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这样便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就是多渠道、多手段、多模式加强与保险行业间的合作,突出校企合作地位。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培训基地等,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独特优势,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与实践中获取的经验方法有效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为毕业求职时打下良好的基础。
3 ]4 L* C6 K; N |" i' s4 ^- J+ {1 w6 q% v" I; n
3.结束语
5 `9 n0 v6 D: f! G8 i: j0 k, q. D
保险学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当前保险行业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做法,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形势下保险学专业人才的创新教育体系。针对保险学专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区域经济、行业经济背景,正确把握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不断总结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5 `" A. t$ ?; |" u7 y g*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