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51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996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6:5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被古诗词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艺术首先要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的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书,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古经典为主,和唐宋诗词为辅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人们因为古文“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习经典时,要尽量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上,学经典要防止的,恰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以上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需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在孩子两三岁前,读经典是不用解释,只要把读书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是,再加进“讲解”。但者讲解一定要简单,简单的说一下大概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经典最好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的很精辟了。这种学习方法看起来简单刻板,实际上很有道理。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是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的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地钉子一样地碶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凡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要让孩子能对学习古经典有长久的兴趣,也在于家长从来不要把背诵当作一项单方面加个他的任务,而是当作共同的爱好,一起来慢慢享受。

摘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8667  
爱心活力豆
19  
宝宝生日
2002-09-06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帮顶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18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2-02-25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好书

我也在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但是这段没看见。学习了。推荐《育灵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语文和作文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