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8-4-29
- 帖子
- 268
- 积分
- 2157
  
- 经验值
- 201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8-10-22
- 地区:
- 碑林区
- 街道:
- 碑林区
|
电影的高潮是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群交场面,—那位天赋非凡的香水师被关进了监狱,但他的香水令人如痴如醉,着了迷的人们纷纷向他跪拜,一条沾了香水的白手绢迷魔了刑场的人群,他们纷纷褪去身上的衣物,在广场中作爱。
在《Perfume》中,“味觉”对剧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成为了影片中极其重要的剧作元素而不仅仅是是影像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组可见的影像,这是一个有说服力和坚实的高潮,—演员的出色表演使观众在想象中“闻”到了这种足以使无情的郐子手放下武器,痛失爱女的父亲由恨变爱,愤怒的群众犹如身处天堂的美妙香味。而如果要在一部“味觉电影”中取得同样的效果,这种香味该是种什么样的味道呢?可见而不可闻的,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事物能达到神奇的效果,但清晰可闻的味觉所造成的效果则更多取决于观众的感受力和敏感程度,这是因人而异的。为了使观众相信那香水的味道确实迷惑了所有的人,那就必须使全部观众都受到同等的迷惑才行。
这种情况十分类似于在有声电影中描绘帕格尼尼,—那位小提琴声能使人着魔的旷世奇才一样。关于帕格尼尼的电影最令人信服的是无声电影时代的作品,其中缘故一目了然,如同《Perfume》必须是一部“无味觉电影”一样。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证,即使“味觉电影”真的成为主流,也不可能在每一部电影作品中味觉都是主题,但它有力地证明了物理性质的某种“缺陷”并非一定要以“被填补”而告终,从这一角度,黑白影像的“单调”,无声电影的“沉默”,动画电影的“非写实性”...其实都并非是艺术上的缺陷,恰恰相反,这种特定的界限有助于电影艺术从一种单调的复制技术转化为创造的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