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69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21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区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1:1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缺乏科学的喂养阻碍儿童发育生长情况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宝宝需要补“咀嚼课”。如果不训练孩子的咀嚼能力会影响了舌头的锻炼,有的甚至会影响说话。
一些孩子只会用奶瓶喝奶,父母把所有的东西都混在奶粉里给
孩子吃,孩子只要囫囵吞地把食物吸吮下去就可以了;一些家长在喂饭的时候一次给孩子过多的食物,孩子嘴里被食物塞得满满的无法咀嚼,就会养成含饭的习惯。久而久之,家长会发现孩子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饮食没有规律,饭量也很小。
很多小孩不仅不会吃饭,还影响了说话的能力。门诊中医生发现很多孩子不会发翘舌音,只会发平舌音,有的把“K”发成“T”。
看似是语言发展的问题,其实是缺乏咀嚼能力锻炼。
其实,嘴巴在咀嚼食物的同时舌头也得到锻炼。宝宝在吸奶的时候,仅锻炼了舌头的前部,而咀嚼的时候舌头全方位都在运动。咀嚼还为口腔肌肉提供各种不同的刺激,提高宝宝发音的清晰程度。另外,来自新食物的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等多种刺激可以促进婴儿感知觉和运动的发展。
吸吮是天生的,而咀嚼需要学习,需要家长的培养。家长务必在宝宝4个月后就制订添加辅食计划,逐步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习惯了吸吮的宝宝要学会咀嚼吞咽需要一个过程。宝宝的咀嚼训练也要分阶段进行。妈妈一定要根据宝宝月龄逐步更换食物,耐心地反复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
咀嚼训练步步走
第一步 时间:4~6个月 训练重点:吞咽辅食 特点:半流质
可选辅食:米糊、蛋黄泥、果泥、蔬菜泥
学会吞咽是日后摄取固体食物的重要前提。4~6个月是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比较适合添加泥糊状的食物。从4个月开始可用小勺给宝宝喂食半流质食物,如米糊、蛋黄泥等。
第二步 时间:6~12个月 训练重点:咬、嚼辅食 特点:黏稠、粗颗粒
可选辅食:碎肉、碎菜末、碎水果粒、面包片、手指饼、小鱼干
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妈妈可给宝宝提供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养宝宝的咀嚼能力。这时的食物应由稀到稠,颗粒由细到粗,从在泥糊状食物里添加少量的小块固体食物开始。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主动进食的欲望也增强了,喜欢自己抓食物吃,这时妈妈可以把切碎的固体食物给宝宝,让他自己吃,刺激宝宝学习在嘴里移动食物,培养宝宝对食物和进食的兴趣。
第三步 时间:12个月以上 训练重点:咀嚼后的吞咽辅食 特点:较粗的固体
可选辅食:水饺、馄饨、米饭、其他纤维不太多的成人食物
随着牙齿的萌出和完善,宝宝的口腔动作也越来越丰富,咀嚼吞咽动作协调,渐渐地可以用牙齿咬碎再咀嚼。这时应给宝宝吃较粗的固体食物,多吃粗粮。爸妈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典范,利用宝宝爱模仿的特性,经常示范咀嚼动作给宝宝看。
每天给宝宝准备一些小零食,如长一点的手指饼干棒、一段段的青菜菜茎,让宝宝握在手里吃,让孩子口腔和喉咙逐渐熟悉稍硬的食物。
第四步 时间:24个月和成人吃一样食物
siyao123

初中毕业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6587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07-09-29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学习了!!
我们的辅食进程有待加强呀!:wanwan49:
狗妈

上初中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10185  
爱心活力豆
3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学习了!:wanwan79: :wanwan61: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9340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7-07-25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哎   喂了就用舌头顶   怎么办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一岁以内不及时添加辅食可能影响说话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