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77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26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5-1-1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电子城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7:3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近期,妈妈们的朋友圈里被 " 疱疹性咽峡炎 " 刷满了屏,大致是一种叫 " 疱疹性咽峡炎 " 的传染性疾病正在流行,这个婴幼儿夏季高发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传染性强……不少家长看了之后都 " 心慌慌 "。
疱疹性咽峡炎,的确是现阶段幼儿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不少幼儿园老师表示,幼儿园陆续有小朋友中招,出现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等症状。这种疾病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
" 疱疹性咽峡炎 " 到底是什么鬼 ?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类似于手足病毒,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并非新型病毒所致,只是一种小儿常见病,重症概率也要小于手足口病,家长们不必因此恐慌。

1
发病原因

主要病原都是柯萨奇病毒 ; 宝宝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 自洁 " 功能差。

2
潜伏期

一般有 1~2 天 ( 不超过 3 天 ) 的潜伏期。这期间,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3
发病症状

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咽颊部及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由于疼痛,患病的孩子会不想吃东西、流口水。同时,可能伴随高热、惊厥等急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
感染人群

以过敏体质、抵抗力不强的 1 岁到 5 岁的学龄前儿童为多发。



网传疱疹性咽峡炎由家长亲吻宝宝所致 ?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网传家长亲吻孩子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于是不少人呼吁不要亲吻孩子,说此次病毒是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事实上,这种做法确实能降低疾病交叉感染的概率,但口腔传播并不是引起儿童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的主要原因。

飞沫是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以粪 - 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而飞沫是主要的传播渠道,带有病毒的唾液、分泌物、粪便等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手的接触传播。据有关资料显示,即使是相距1米的距离,也有可能让病毒传播。

所以,我们知道即使在平时家长也不应该随便亲吻孩子,更不能让别人吻宝宝、用手逗孩子玩。任何人与宝宝接触都需要保证卫生,以免不经意地让细菌病毒传染给宝宝。

而托儿所、幼儿园人口密集,一旦有孩子感染,其传染性与手足口病一样。所以,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一般要采取隔离措施,需隔离三周。幼儿园要保持通风、定期消毒,勤让幼儿洗手。

必备 5 招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与预防手足口病一样,都应远离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内多通风,少去公共场合,切断感染途径。

1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避免接触其他已经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另外,注意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动作。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
勤消毒 奶瓶

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 50 ℃以上的热水浸泡 30 分钟或者煮沸 3 分钟。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并避免幼儿将其放入口中咬弄。

3
多通风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4
营养均衡

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为孩子准备食物时,请将食物彻底清洗干净,并加热煮熟。多吃蔬菜水果,同时要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5
少到人多密集的地方

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如果孩子咽痛而流涎、拒食,婴儿日夜哭闹、不能睡眠,这个时候要引起注意。一旦发现孩子突然呕吐、高温在 39 摄氏度左右,一定要抓紧就医。除了按医嘱服药外,家长应给孩子多饮水 , 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疱疹性咽峡炎正在高发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