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3
- 注册时间
- 2007-8-30
- 帖子
- 8660
- 积分
- 44308
 
- 经验值
- 44308
- 爱心活力豆
- 10
- 宝宝生日
- 2000-01-01
- 地区:
- 街道:
|
今天,我们讲座的主题是“唐诗里的唐诗”,别说你懂诗歌,我们的差距是很明显的,你们知道的是那些表面化,字面化的东西;而我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作者的写作动机和他所运用的“隐笔”,这才是诗歌里的精华和意义所在。
一、“五四体”诗歌
为了公众传播,我所选择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题材。来段《离骚》?我就算背得过你能听得懂吗?《长恨歌》?就算你们听得懂我能背得过吗?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五四体”,大家知道,《诗经》里的文章是四言的,到了唐朝,就成了五言诗的世界。“五四体”,就是指的一些唐诗,看似是五言,但是它真正要表达得是四言的内容。举个例子,大家看题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李绅的《悯农》,但大家所熟悉的是他五言的表象,却一直疏忽着它四言诗的内在,我们来把它去芜存菁,改成四言的,还是看题板:
“锄禾当午,汗滴下土,谁知中餐,粒粒皆苦!”
前两句意思不变,非常容易理解;三四句呢?则是一个学子控诉着食堂饭菜质量极差的历史问题。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不容易,看看,看看,被你们做成了什么操蛋东西?李绅虽然牛叉,但也是害怕得罪了大师傅人家往他盒饭里吐吐沫,所以写的隐讳,许多食堂经理不知其意,还美滋滋的把后两句话贴到食堂墙壁上,明显人一看就明白:这是打自己嘴巴呀,你说李绅这小子多坏!
再举一个例子,你们小学时候学过一首诗,叫《画》,看题板: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应该怎么解剖呢?再看题板:
“远看山有,近听水无,春去花在,人来鸟不?”
远远看去,有一座土山;走近一看,一滴水也没有;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呢?为什么,缺水呀,花的生长周期延缓,春天该开没开,春去该败不败,特别是东山头那些花怎么授粉都不成了,成了“东方不败”!最后一句点名主题,发人深省,“人来鸟不?”“鸟”在这里是动词,“理会”的意思,这穷山恶水的地方,谁还会来呢?
这首诗是我读到的最早的环保主题的诗歌,痛斥了过度开发,提倡大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注意可持续发展……
二、藏头诗
藏头诗应该不算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唐伯虎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我为秋香”,鄙人年轻时候也写过诗:
“我曾有过将军梦,
是非成败转头空。
帅印塞进老鼠洞,
歌德巴赫笑我怂。”
这首诗典故太多,需要很深的古文功底,我就不详细解释了。只是让大家了解一下“藏头诗”的规格,但古往今来,从没有一个人,even me,能把“藏头诗”写得比李太白还要好,接着看题板: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窗”,通“床”,貌似文雅的用法,我们现代诗人郑钧有一首《路漫漫》,里面有一句“有天我们在窗上”,联系上下文,非常费解,我跟你一解释,这里的“窗”是“床”,大家就明白了。
李太白是怎么藏头的呢?
“床……疑……举……低。”
四个字,一首非常完备的叙事诗。地点是床,中心事件是疑,这里的“疑”可不是“疑邻偷斧”,而是“疑邻偷妇”,因为关键时候想到了这种无聊的假设,才会产生后两个字的恶果。太白真神人也,这么精彩的四个字,就痛斥了婚外恋的行为,并提倡夫妻间应当相互信任,不该疑神疑鬼。
接下来……怎么?又“轰动”了?Every time!别拉我,我自己会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