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aley 于 2014-6-10 11:09 编辑
【幼儿发展】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二):大龄幼儿争抢玩具
小丫在游乐园玩双层蹦蹦床,在楼梯上爬上爬下,欢腾得很。后来发现了两只塑料的牛,一只红的,一只绿的。绿牛有点“泄气”,软塌塌的躺在地上。小丫见没人玩,冲过去,一边夹一只:“小牛生病了,我要给小牛看病。”然后走到角落去开始给小牛看病。这时,走过来一个两岁多的小妹妹,伸手拿绿牛要玩。小丫一见,赶紧冲过来抓走:“不行,这是我先拿到的。你要排队。”小妹妹貌似没怎么听懂,继续拿。小妹妹妈妈急忙跑过来:“别拿,还给姐姐。我们去那边玩。”小妹妹被妈妈拉着,放手了,但还舍得走。小丫赶紧一把抓过绿牛,气哼哼的。 看起来那小妹妹太小,还不会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她妈妈又比较谦让和客气,让着别的孩子,恐怕会委屈自己孩子。我赶紧走上前去:“小丫,游乐场的玩具太少了,这个妹妹也想玩一会儿,怎么办呢?”小丫有点委屈,扁扁嘴要哭,急道:“可是这是我先拿到的。她要排队。”我微笑着看她:“是的,这是你先拿到的。你刚刚玩了一小会儿,还很想再玩一会儿。”我停顿了一下,“你也很想玩,妹妹也很想玩。我们可以怎么来玩这个玩具呢?”小丫认真想了一想:“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一起来玩这个牛。”然后小丫开始领着小妹妹,照顾两只“生病”的小牛:给牛打针、找药。后来去到哪里,都会带着小妹妹:“妹妹,你快下来,上面太热了。”“妹妹,我们上去玩吧!”“妹妹,我们去给小牛找药吧!”两个人和谐的玩了很久,最后大家都要吃饭离开,才依依不舍的相互说了再见。^_^ 小丫三岁半了,经过头几年的成长,现在对于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公共的东西该遵守什么规则,比较清晰。大致来说,就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有权处置,可以借给别人玩,也可以不借给别人玩;别人的东西,要征求别人的许可,才能玩,并且要还给别人;公共的东西,轮流玩,排队,谁先到谁先玩。这个物权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清晰了。如果自己的东西被人抢走,或者自己先拿到的玩具,别人冲上来拿走,小丫会跟上去大声说:“这是我的,还给我。”“我先拿到的,我先玩。”即使面对比较大的哥哥,也敢于说这句话。相比一两岁时,成长不少。 进入三岁,小丫的社会性需求逐渐增强。以前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娱自乐,一个人呆在角落倒腾半天。现在呢,动不动就说:“我要去找好朋友玩。”在阳台上探头一看,楼下有小朋友玩,就开心得很。小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发生冲突的几率自然也大了。抢着玩滑滑梯、争着荡秋千、抓着玩具谁也不放……,妈妈们经常要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_^ 小丫的物权概念已经比较清晰了,合作性尚在发展中。遇到冲突的时候,我们开始注意引导她与小朋友间的合作。在因为公共玩具发生冲突时,我先接纳小丫伤心、生气、失望等感受,了解事情经过。然后启发她寻找解决办法:“现在只有这一个玩具,大家都很想玩。我们该怎么办呢?”通常小丫会想出几个办法来,有的不可行,有的好笑,有的不合理。然后让她自己去和对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只有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发生了冲突的情况。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照顾到两个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在大人引导下,让他们面对面进行沟通。我们可以蹲下来,搂着两个孩子,或者握着两个孩子的手,和孩子目光平视。然后分别、轮流做以上步骤。通常先从弱小一点的一方开始:“我看到你在哭,似乎有点伤心。”安抚下A孩子,然后转头向B孩子做同样工作。等孩子情绪平复一些,了解事情原委:“刚才发生了什么事,谁来告诉我?”这时让一个人说,另一个人等待,说完之后角色对换。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听到了彼此的感受,也了解了彼此的需求,就可以共同商议解决办法了:“你们看,这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呀?”或者“有什么办法,我们可以一起玩吗?”通常,孩子在大人的等待下,都会想到办法,而且不管这个办法看起来多么的可笑、不合理,他们自己倒反而能愉快的接受。孩子最听孩子的话,也因为是彼此商量出来的,他们有了自主感和控制感,所以最容易心甘情愿的执行。 慢慢的,孩子的谈判、协商能力越来越强,合作能力也日渐提高,大人就可以逐渐淡出了。 对于个人的玩具,我们通常尊重小丫个人的意见,选择分享或者不分享,同时也会询问她:“你愿意分享这个玩具吗?或者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和小朋友一起玩吗?”小丫有时决定自己玩,有时决定轮流玩,有时决定一起玩。不管什么决定,我们都尊重她。如果我们抱了让她分享的期望,她反而可能把玩具抓得紧紧的。 同样,在家里,亲子之间也可以模拟这些冲突情景,进行游戏。孩子可以在愉快的游戏中,提高社会xing交往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