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1-7-17
- 帖子
- 197
- 积分
- 1435
  
- 经验值
- 1382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10-07-04
- 地区:
- 莲湖区
- 街道:
- 枣园街道
|
这是我看到一本书上写的,觉得蛮好的,和各位妈妈分享一下
安全保障,顾名思义就是要保护好宝宝的安全,不要发生什么意外或是危险。但我个人认为,安全保证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爸爸妈妈要保护好宝宝对探索世界表现出来的最早的兴趣和需求,让他能按照内心发展的需要自由地去接触这个世界;二是,保护好宝宝身体的安全,不要出现什么意外或者是危险。
那么,爸爸妈妈要做到的安全保障工作的第一步,即如何保护好宝宝对探索世界的兴趣和需求方面,只需建立这么一个认识就足够了,那就是:“聪明宝宝,感知先行”。
感知,即宝宝的感觉和知觉。它的发展决定着一个人认知水平的高低。通常我们把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得的知识称为“感性经验”通俗来讲就是“见识”。
爸爸妈妈要是想养育出一个聪明的宝宝,就必须明确知道这个阶段的宝宝,心里的发展全要靠他自己的动作,也就是通过腿和手两个器官的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心里学家皮亚杰说过这样一句话:“心里发展源于动作,动作产生认识”。也就是说宝宝是通过自己的动作,积累出丰富的直接经验,从而形成了对周围的认识。很多爸爸妈妈要么觉得不能让这个“小人儿”累着了,要么就是觉得“小人儿”从事的活动很危险,或者觉得这个活动不卫生等各种理由“不自觉”的去阻止他的一些活动。殊不知这种不停地干预,会逐渐打断宝宝对认识世界的兴趣,也中断了宝宝天生具有的研究事物的好奇和专注性,最终会导致宝宝对周围世界的直接(感性)经验很缺乏,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宝宝将来要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会增加在学习的难度。而一个直接经验丰富的宝宝,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都会很丰富,这些会给将来书本知识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
换一个角度来讲,我认为“6岁以前,见识大于知识”。6岁前的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见识,也就是所谓的“见多识广”。因为见识是孩子最直接的感性经验,是需要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才能获得的,而知识一般都是书本上的,就算6岁前没有学过,进入学校后自然有老师来教,然而有了“见多识广”的底子,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相当也会变的容易。那对3岁前的宝宝而言,见多来自自己的每一个动作。
如果爸爸妈妈能首先有这样的感念和意识,并在现实中提供充分的条件来自宝宝去满足这一需求。那么,这样的宝宝才能在真正“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爸爸妈妈要做到安全保障工作的第二步,就是要保证宝宝的身体安全。这个阶段的宝宝探索的欲望很强烈,但是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所以,爸爸妈妈首先要“消灭”家中的所以的安全隐患,把你认为危险的物件全部收拾起来,或者放在宝宝根本无法触及的地方。其次,虽然宝宝可以自由的行走和玩耍了,也不要让宝宝单独活动。任何时候宝宝的身边都要有人陪伴,但这个人可以站在类似银行的“一米线”的距离。“一米线”表示即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太近会养成宝宝对身边人的依赖,太远又会“失控”的危险。而爸爸妈妈保持一米的距离,为的是一来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出手,二来可以对宝宝在活动中的需求及时进行反馈。
但是爸爸妈妈在做安全保障工作时也要注意,别为了宝宝暂时的安全,而去改变事物客观的特点。那么爸爸妈妈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不停地在旁边引导宝宝,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同时可以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要低估这个阶段宝宝的接受能力,你会惊奇的发现他很快会明白并掌握正确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