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54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302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4:2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减肥的误区,吃水果和蔬菜也会长胖。

爱美是人的天性,美是人气的吸铁石, 也是一种魔力,拥有一个好身材更是所有女性的梦想。但人的审美观是变化的,有人以“瘦不露骨,肥不多肉”为美,唐人以胖为美。今天杨贵妃的丰腴之美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当代女性追求以瘦为美,甚至要求所谓的“骨感美”。可是又有多少女人能够天生丽质、永葆青春呢?为了美,女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涌现了千百万的“减肥大军”。但是由于不知道肥胖产生的根本原因,减肥方法不当,不但肥胖没有减下来,反而增加了一身的毛病。


不少女性对身材不满意,每次减肥都定下一个很高的目标,如一个月要瘦下来10斤以上等等,甚至恨不得拿把刀子就最肥处割下一块肉来。我要告诉你,肥胖并不是两三天就胖起来的,而是长时间不注意生活规律的结果,那么要减肥同样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人以为大量运动可以减肥,但是剧烈运动的时候机体处于无氧代谢状态,在缺氧环境中脂肪不仅不能被利用,而且会导致血糖水平会降低,引起饥饿,因此运动后往往会食欲大增,这样怎么可能减肥呢?
   
有人以为不吃早餐可以减肥,不吃早餐恐怕是都市人的通病,我们会找各种理由,但如果人不吃早餐,等到了午餐、晚餐的时候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增大食量,这样不但达不到减肥的效果,而且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紊乱,从而更加肥胖。

有人以为喝粥能够“清肠胃”,因此可以减肥。岂不知道喝粥比吃饭更易于消化吸收,喝粥后血糖会出现高峰值,更易于促进脂肪合成。而且喝粥比吃饭更容易感到饥饿,不知不觉就喝多了。不要小看那些肉菜汁,所含的油、盐成分很高,很容易摄入过多脂肪和钠,导致胆固醇增多。

近年来崇尚吃素,有人以为米饭、馒头等主食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主食属于糖类,糖吃多了会发胖,那就不吃主食光吃蔬菜水果好了。尤其是体形较为丰满的女性,一日三餐把水果当饭吃,不吃主食不吃肉,希望以此达到美容养颜和减肥的目的。岂不知道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大量果糖,果糖对脂肪的合成作用更大,因此靠吃水果蔬菜填饱肚子结果是更容易增重。另外蔬菜更容易吸油,只吃菜不吃饭会使你摄入更多的油脂,导致饮食中油和蛋白质增多,热量增多的结果是必然会导致肥胖。

拒绝吃肉还会造成动物蛋白质摄入不足,即使补充了豆类等植物蛋白,其吸收和利用都远不及动物蛋白。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体内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就会失衡,就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贫血和消化不良等病症就会接踵而来。


中医认为脾虚则生湿,“胖人多痰湿”、“胖人多气虚”,肥胖实际是湿气过剩在体内的堆积,是由于脾虚湿邪聚集所导致的一种亚健康状态。肥胖不仅影响体形,更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各种病症,男子肥胖可以导致阳痿,女性肥胖可以导致不孕。因此减肥不仅是为了美,也是为了健康。减肥一定要从健脾和化湿等调理内脏入手,没有说内环境紊乱而肥胖可以减下来的。减肥也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有氧运动,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只有掌握了这样的饮食原则,先做一个健康的人,其次才能追求躯体的漂亮动人。

“汤 烫”,细嚼慢咽是最好的减肥方法。

“汤 烫”是减肥的大忌。汤就是不能喝太多的汤,糖就是尽量少吃甜食,躺就是不要老躺着,要多运动,特别是不要一吃饭就躺在床上;烫就是要少吃烫饭。

除此之外,减肥还要注意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现代人吃饭的速度愈来愈快,大多数的食物都没嚼几口就进了肚子,“囫囵吞枣”成了典型现代人的饮食习惯。虽然“细嚼慢咽”就像“早睡早起”是大家从小就被教导良好的健康习惯,但是也像“早睡早起”一样的长期被大家所忽视。


以上内容出自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专家门诊部赵红军老师的新作《和谐养生-中医不是传说》,这本书本月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有空就给大家发一些片段,希望对大家有用。另外,欢迎大家收听赵老师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健康讲座,FM101.1  10月8日开始每晚9点至9点40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和谐养生》减肥的误区,吃水果和蔬菜也会长胖。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