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12-14
- 帖子
- 351
- 积分
- 2502
  
- 经验值
- 211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雁塔区
|
明明白白才是真——西安地区择校乱象评析 漫步遐思
前面已经写过几篇文章《剪不断理还乱——西安地区奥数历史和现状分析》、《奥数问题的讨论是一个“假问题”——关注西安地区教育机会均等的底线问题》和《水中捞月,月更明——交锋栏目录制亲历记》,大多是围绕奥数(班)问题作为主线讨论的。本文将主要以西安地区择校之乱象为题,谈谈择校现象的发端、乱象以及对比其它城市的做法,从现实的路径来看“公开择校、有序择校、理性择校”才是解决西安教育公众满意度低的当下之急。
公开择校——不争的事实。“就近免试按学区入学”名存实亡,择校问题始终存在,但择校问题的加剧,择校费用高涨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主要是解决当时让适龄孩子都有学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就是要有学上和当时要解决温饱问题(有饭吃)相适应的。90年代推行市场化改革以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有学上不能再满足部分地区的需求,而是要追求教育的品质和水准,提高教育质量,93-94年前后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命题,与此同时学校与学校校际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211”工程与国家级示范高中——在9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了一个很大的工程“211”工程,就是要到21世纪初,建设100所示范大学、1000所示范高中、10000所示范幼儿园。大学的部分耳熟能详,都是由国家投入,国家级示范高中则在上个实际90年代在经济发达地区同当时的开发区热同时上马,新建新校区,高中部与初中部分离,建立国家级示范高中。众所周知,与高等教育不同,基础教育大多是由地方财政负责投入,经济发达地区有实力投入,建立国家级示范高中,但是如果当地财政状况有限,没有足够的钱投入,怎么办呢?
公办初中民办化(改制校,公参民)——这是目前基础教育寻求资金投入的一个“转机”。改变本来公办初中的性质,就可以公开择校,公开收取择校费,似乎找到了解决教育投入不足问题的良策。其实俯瞰西安的名校初中部基本都已经民办化,也就是说完全可以公开择校,公开收钱择校费,“就近免试按学区入学”已经名存实亡了。
教育产业化政策——加剧了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98年以后推行了教育产业化政策,高等教育大扩招,带了高中和初中的膨胀性扩大。在同一所城市,有些学校一个年级几十个班,有些学校整个学校才十几个班级。西安地区现在形成的五大名校基本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诞生的。
这里要谈谈西安中学的北迁问题,西安中学北迁的整体路径——建新校区,初中部与高中部完全分离,建立国家级示范高中。基本是沿席了东部很多名校的做法,但是有两个地方有很大的不同点。
时间点:西中的整体做法比东部地区很多名校晚了10年,东部很多学校基本都是在90年代中期着手易地建新校区,创立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当时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教育聚集化程度都没有现在这么激烈。
东部很多名校都是县中(江苏、山东),县中在当地都是“一家独大”,建新校区和扩大教学规模,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名校的优势,而西中在当时虽然是数一数二的名校,但是不是“一家独大”,盲目扩大教学规模,很容易造成优质生源的流失。
有序择校——择校之乱象是西安地区教育公众满意度低的症结。2010年公布的全国30主要城市教育满意度调查,西安在30个城市中排倒数第一,倒数第二是武汉市。下面想从这两个城市对比的角度谈谈,西安择校之乱象。
前文谈了一个基本实际——公开择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西安的管理层对此“视而不见”,仍然公开讲“就近免试按学区入学”,试问五大名校的学区在哪里?五大名校的学生都是从哪里招来的?武汉的管理层面对倒数第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教育局长公开与家长代表畅谈有序择校。
西安地区择校之乱象最主要的就是考取名校的机会之乱和择校费用之乱。
建议五大名校公开自主考试,不存在政策和法律上的问题,有利于使得奥数班问题迎刃而解,家长不再为“假考”考试机会问题而头痛。
建议给五大名校通过自主考试考上的择校费进行规范和最高限价,武汉市每年都会公布“公参民”择校生择校费的最高限价。对比西安五大名校择校费基本都是3万起价,而武汉市一类学校择校费最高限价1.5万,两个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没有这么大的差距。
恢复小学数学竞赛,特别是在国内历史悠久,资信度较高的——华罗庚金杯“华杯赛”。可能是自己曾经参加过,对它有特殊的感情。引导规范奥数培训机构“公开化”“规范化”“精品化”“品牌化”(像北京的学而思教育、巨人教育;武汉的明心资优;成都的名师堂等)
理性择校——每一个家长都要做理性开明的家长,从实际出发,从孩子个体特点和成长过程出发,理性择校。
谈及这个问题估计有很多个体化、情感化的东西了。首先需要破除“工大神话”、非五大名校不上的非理性择校的旧观念。可以从一组数据看出来,2010年中考580分往往成为能否考上五大名校高中部的重要分水岭,而580分以上的考生中大约有28%来自非五大名校,这就说明没上五大名校,并不能一定自己的孩子就低人一等,或者就是在学习上不行。
至于“工大神话”,其实从侧面是反映的西安地区择校乱象的缩影。很多时候数据能说明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数据往往进行反向思考,往往最不能说明问题。
最后,真诚的期待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往往比有意识的“塑造”孩子更重要。
[ 本帖最后由 梦璃| 于 2010-12-9 17:5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