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柯,襄樊四中高三年级学生,今年16岁。在刚刚举行的第2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中,他获得了全国第二名。这是襄樊市中学生在物理奥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鄂西北地区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下月,任云柯将再次赴京参加集训,竞争参加亚洲物理奥赛的8个名额。届时,成绩最优秀的5名学生将组成国家队,于明年7月代表中国出征国际物理奥赛。目前,他已被北大物理学院提前录取。
今年9月20日,全国物理奥赛湖北赛区复赛在武汉大学举行,任云柯取得了综合成绩全省第三的好成绩。他因此顺利进入省集训队,并代表湖北参加全国比赛。
10月18日至22日,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10名学生参加比赛,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最终选拔出成绩最优异的37名学生组成国家集训队。任云柯以扎实的物理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发挥取得了159分。“这孩子性格稳重,处理问题冷静,很适合学物理。”任云柯的奥赛教练李维华陪伴着学生一起参加了全国物理奥赛。他说当时的心情比任云柯还紧张。
比赛在北京大学进行,题目全部由北大教师“原创”,都是平时训练时没见过的题目,一道题就给了整整一面纸解答。决赛时有7道题,任云柯都做完了,但他感觉做得没有预料中的好。李维华心里却有了一丝感觉,他说:“这孩子一向谦虚,只要他说做完了,应该还是不错的。”
10月21日,本来应该在下午5点半左右公布成绩,但迟迟没有动静。原来,这次考试遵循国际惯例,由各省带队老师与阅卷老师一起面对面对分数进行重判。李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到晚上7点多钟,他才得知任云柯获第二名。
正在听北大老师讲解题目的任云柯听说这个消息,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我做得并不好啊!”他再三发短信请李老师确认。直到李维华把前三名的姓名、成绩一一查到,任云柯这才相信自己真的获得了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成绩。他与冠军——宁波镇海中学的一名学生相差7分。
令李维华和任云柯没想到的是,成绩刚刚公布,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就找上门来了。早在奥赛选手入住前,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老师就已住进宾馆,拿到了参赛选手的相关资料。决赛成绩公布时,名校老师也拿到了成绩。
10月21日晚,刚得知学生成绩的李维华接到省带队老师电话,称北大招生老师希望与他商谈录取任云柯的事情。当天晚上11点,任云柯给李老师打来电话,说北京大学一直是他向往的名校,他已经与北大签订了预录协议。
2006年参加全国初等数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任云柯就同时摘取了数学奥赛全国一等奖和物理奥赛全国一等奖。
物理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任云柯的另一位教练吴永健老师拿出一本厚厚的《物理难题集粹》,这本书一共1308页,由北大名师编著,全部是大学和物理奥赛题目。今年8月拿到这本书,任云柯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题目全部做完了。
“这是一本难啃的大部头,你是怎样做完的?”面对记者的提问,任云柯腼腆地一笑,说:“因为喜欢。”
吴老师说,“会学”和“苦学”是任云柯最大的特点。任云柯不仅物理成绩突出,英语、化学、数学成绩也非常优异,因为他该学的时候就好好学,该玩儿的时候“疯”着玩。任云柯很喜欢篮球和足球,有一次下课后他居然在教室走廊里踢球,结果被老师逮了个正着。
和时下很多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班不同的是,任云柯长到16岁,从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课外“培优”,因为他“不喜欢”。任云柯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教育上一直主张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如果孩子不喜欢,就不强迫他参加任何兴趣班或补习班。
任云柯从小就在数学上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三四岁时他就会心算两位数的乘法,5岁时上了小学,老师曾劝他跳级,但任云柯的父亲任一不同意,他认为孩子应该体验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惟其如此,才能打牢基础。
“学习时能沉下去,玩起来也着迷。”任云柯的母亲说,她从没陪读过,儿子让她很“省心”,这也是她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果学习上为他做得太多,他就不愿自己动脑筋;相反,如果什么事都让他自己操心,他就会自己制订计划,增强学习能力。”当初,看到《物理难题集粹》那本厚书,妈妈曾担心任云柯不能做完,但任云柯说:“放心吧,我已经列好计划了。”
“知道概念就行,不必重复劳动。”任一认为,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很多是因为反复做题,效率低下。从初中开始,他就要求任云柯不必做完全部习题,只要弄清概念,知道方法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