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12-14
- 帖子
- 351
- 积分
- 2502
  
- 经验值
- 211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雁塔区
|
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给华商报写信:为“封杀”奥数鸣不平
昨天送孩子去上奥数课,刚走到半路上,接到学校电话说教育局又开始查封了,所以只好暂时停课,具体何时再上,要看具体情况。只觉得心里特别的憋屈,我们究竟招谁惹谁了?孩子是学习,又不是偷不是抢,怎么搞得跟做贼一样?
去年引发对奥数的声讨源于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吴向军委员痛批奥数,接着7大高中名校校长承诺坚决不从奥数班招生,今年两会期间似乎还好,貌似平静。谁知道最近我们的华商报再次掀起了一场全场痛批奥数的运动,大肆炮轰,一片讨伐之声,铺天盖地地卷来,有的人甚至武断地、片面地对奥数大肆扼杀、抨击、否定,大有不把奥数彻底消灭绝不罢休之意!并且言之凿凿,认为奥数简直罪不可赦,罪恶滔天!如有敢为奥数鸣不平者,在他们眼里犹如秦桧、汪精卫之流,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因为满城风雨都是在说“奥数”错了,一时间,风声鹤涙,草木皆兵。就是这样的一种智力特长的竞赛,再次成了众矢之的,甚至成了人必诛之的“xie教”,正在学习奥数的孩子和家长犹如过街老鼠,大有愧疚之感,恨不能马上远离数学兴趣的学习。有关当局也不得不顺乎民意,出面表态要封杀!因噎废食,这种思路之荒谬,如同在倒掉洗澡水时连同婴儿也一起倒掉;牛奶被加入了三聚氰胺,就让奶牛从此不产奶……
在看了那些对奥数批评、打到、封杀、取缔的报道后,心有不平,如鲠在喉,奥数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吗?回想起去年对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的一片声讨,我纳闷,中国的教育这是怎么了?难道又一个文革时代来临了?我们的舆论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不是右就是左?中国的百姓这是怎么啦?这也不要,那也不要,那要什么?禁不住想为奥数鸣不平。
不平之一,奥数是一门学科,而且对那些喜爱数学的人来说,还是一门终身受益的学问,不是xie教,凭什么要被打倒?
奥数的原初含义是“奥林匹克数学”,起源于1934年前苏联在列宁格勒举办的中学数学竞赛,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世人对于奥数的崇敬感,根源于人们对数字、数学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敬意。古希腊的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宣称,“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数字、数学的教育意义在于,它挑战着人类理智的极限,不断获胜的人类据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明证着自身作为人类的高贵、彰显着自身日益强大的本质力量。从文化史的角度看,中国重政治、尊伦理的文化特质缺失了深厚的科学传统,但基于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中华民族却孕育了丰厚的算术传统。《孙子算经》、《九章算术》等等著作,令国人自豪;代代相传的“盈亏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来自于中国古代数学专著的方法和思想,至今仍饶有趣味,颇能益智,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凝聚了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超凡智慧,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学习它自然是很有裨益的。奥数里还有一些内容是平时数学课堂不讲,也没有时间去讲的一些数学分支的基础内容,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特殊化思想等。这些都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知识面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奥数并不像某些所谓的专家们说的一味地去追求难,追求怪,而是学生课内学习的延伸,也是课外更多思维方式的拓展。它以解决问题、训练思维为载体,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与系统性,加深他们对于生活中、数学中一些趣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让学生在“我怎么没想到”的感叹声中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逐步掌握一种严谨而科学的学习技巧和思考方法,拥有灵活敏锐的思维,为进一步学好各门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奥数于数学,正如同奥林匹克运动于运动,是数学领域的一种进步,一种升华,是源自数学源自生活的一门学问,它不是xie教,更不是害人的工具或门派,是真正科学的东西,奥数学习的最根本的意义是培养思维能力,教给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给予人的是智慧,或者说得更通俗点,就是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说,奥数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念,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特别是对孩子的意志力是很好的磨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