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96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5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1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灵兒| 于 2011-3-25 17:54 编辑

“听老人说生了孩子既不能洗澡也不能吹风,还要戴着帽子,在这么热的天气里真的需要这样做吗?如果再这样热下去,孕妇能不能吹空调啊?生了宝宝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洗澡啊?”。。。。。。这就是很多夏天坐月子妈妈的呼声。很多老传统”“老规矩都给孕妇和产妇加了一道紧箍咒不能刷牙,不能吹风,随时要戴帽子,很多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大热天还捂得跟过冬似的,其实这样反而不好。老传统其实是不科学的,据有关专家讲,孕妇本身就比普通人体热,又爱出汗,如果热了反而容易生病。如果孕妇确实觉得热,也是可以吹空调的,只要保持在22~24就是最佳温度了!至于刚刚生下宝宝的年轻妈妈,如果是顺产,一般在一周以后就可以洗澡了;而剖腹产的话,过10多天也就可以洗澡了。专家支招对于众多孕妈妈和刚生产完的新妈妈来说,如何平安过完这个炎热的夏季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这群身体处于特殊时期的女同胞们在夏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少外出,外出时一定要打伞和涂一点防晒用品夏季的太阳紫外线十分强,过度日晒对准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十分不利。
2、勤洗澡,但最好采取淋浴,不要盆浴和坐浴
    准妈妈容易流汗,夏天更是如此,所以勤洗澡是有好处的。但有些孕妇因为身体笨重,站久了会感到非常累,因此就采取坐浴的方式。但是这种洗浴方式对孕妇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严重的会引起早产。因此,提醒准妈妈们,为了健康,请放弃坐浴,更不要到公共浴池去洗澡。

3、慎重对待感冒

准妈妈因妊娠反应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稍不注意,就容易患感冒,在夏季更是如此。由于担心用药和感冒对胎儿会有不良影响,准妈妈们往往不知道该不该用药物治疗。一般说来,轻型感冒,仅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及轻度咳嗽时,不需特殊治疗,只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大都会很快就恢复了。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感冒冲剂等,效果较好。如果感冒较重,孕妇出现剧烈咳嗽、胸闷、发烧等症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孕妇感冒发烧时,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片,因其可引起胎儿骨骼、血管、肾脏畸形,还可使孕期延长,新生儿体重减轻或眼睛出血、皮肤出血及血尿等。孕妇也不能使用消炎药之类的药物。

4、准妈妈可适度游泳
准妈妈是否可以游泳,应根据孕妇的体质决定。可以肯定的是,适当的活动是会给准妈妈带来好处。
5、产后应适当吃点盐

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适当食用盐分,可以维持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如果一点盐都不摄入,会出现低血压、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等,所以产妇应适当摄入盐分。
6、多食苦味好处多,但不要吃苦瓜

盛夏季节,食欲不振,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会改善这种状况。苦味不仅能刺激准妈妈的味觉神经,增加食欲,并促使胃肠运动,有利消化,还具有利水消暑、清热解毒的功效。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胡萝卜素;荞麦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 B2等营养素。以上这些食物能清热降火,开胃健脾。但孕妇不宜吃苦瓜,因苦瓜内所含的奎宁,会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流产。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25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1-07-22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路过,学习啦~!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95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02-01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区
哎,很可惜没有早看到我就是夏天做的月子快热死了,婆婆就是不让开空调洗澡,我感觉自己都快捂臭了,都长了很多痱子呢。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3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辛家庙街道
我也正发愁坐月子的事情,这下学习了,谢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夏天坐月子的妈妈一定要进来看哦!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