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12-22
- 帖子
- 553
- 积分
- 3915
   
- 经验值
- 3915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11-01-01
- 地区:
- 街道:
|
脐带绕颈别慌张! | | 每当准爸妈听到「脐带绕颈」,总是出现一股莫名的恐惧感,就觉得宝宝的脖子被勒得紧紧的,恐怕就快喘不过气来。焦急的准爸妈可以先静下心来听听妇产科医师的意见,因为大多数(几乎是全部)「脐带绕颈」宝宝都是很健康且平安地生下来,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窒息或缺氧的情况发生。
脐带的发生、构造与功能
胎儿的养分必须倚赖妈妈的供应,而母体藉由子宫动脉将氧气与能量带到胎盘之中,然后再经由这一条细细的脐带(脐静脉)运送至胎儿的身上。同时,胎儿身上所代谢出来的物质亦同时藉由脐动脉以反方向送到妈咪的身上,然后才排放出体外。
正常的情形下,胚胎在怀孕4周的时候,脐带的雏形就已经发育完成,而脐带是由2条脐动脉以及1条脐静脉所构成(二动一静)。刚开始的时候,脐带是很短的,而宝宝在8?10周之前也还不会在妈咪的肚子里活蹦乱跳,几乎是呈现安静的状态。因此,脐带只是一条直直且短短的小管子,并不会像婴儿出生时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样子,变成一条约50?70公分(平均59公分)螺旋状的管状物。因此怀孕12周以前很少见到「脐带绕颈」的现象。
14周以前很少出现「脐带绕颈」,30周之后就要注意!
然而随著周数增加,胎儿发育的营养需求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胎儿的运动神经功能也愈来愈好,在妈咪的子宫里面经常做一些弹跳翻滚的动作,渐渐的,脐带就愈长愈粗、愈拉愈长,甚至因为胎儿活动的关系,逐渐形成螺旋状的结构与外观(由2条动脉缠绕1条较粗的静脉而成)。偶然的情况下,脐带就恰恰绕过颈部的两侧,起初可能是像宝宝带围巾一样,但是若再一次的翻身可能就超过360度以上环绕脖子,这时候才真正称为「脐带绕颈」。
临床上很少见到胎儿14周以下就出现脐带绕颈的现象!在尚未经过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之下,依笔者的观察,一般而言,20周以后才比较有可能出现脐带绕颈的现象,但是这个时期胎儿姿势变化及活动程度都比较大,因此即使有绕颈1~2圈的现象,在怀孕晚期随著胎儿姿势的改变也都会被解开。然而30周以后,宝宝体积够大了,脐带也相对较长,一旦脐带环绕颈部一圈以上,就不易解开或回复了。
根据科学家Shui在1957年的研究报告指出,胎儿在出生时有1圈、2圈、3圈及4圈脐带绕颈的发生率分别是10.6%、2.5%、0.5%及0.1%,因此我们可以说胎儿出生时脐带绕颈的总发生率是13.7%(许多研究显示都是介于8-30%)。
脐带绕颈可以分为: - Type A:可以自行解开
- Type B:无法解开,甚至形成脐带打结的严重后果(约有10%的胎儿因而死亡)。
所幸Type B只占所有脐带绕颈约2%,因此准妈咪们不用太忧虑。
「脐带绕颈」的后遗症小于1%
脐带绕颈的胎儿出生之后,通常都没有任何的后遗症,然而有小于1%的胎儿会有生长迟滞、胎心律异常、羊水中掺杂胎粪、脐动脉酸血症、出生时活力减低,以及更严重的并发症,如羊水过少或胎死腹中(极为罕见)。
虽然过去学者认为「脐带绕颈」与「脑性麻痹」有关联的观念已受到质疑,然而仍有一派学者坚定地主张,出生时伴随有勒紧一圈以上的脐带之胎儿,将来在神经功能上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障碍。
在2005年超音波医学杂志(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发表一篇有关于脐带绕颈与第三孕期胎儿中大脑动脉的关系,结果发现,胎儿不管有没有脐带绕颈,都不影响中大脑动脉的血流阻力,换句话说,似乎暗示脐带绕颈的出现应该不至于影响脑血流的供应。
另外一个大型的研究是收集了11,748个怀孕妇女所得的结果(Obstetrics & Gynecology, July 2005),指出胎儿在产前即使被诊断出来有脐带绕颈的情形,生产过程中因而接受剖腹产的比例或者是胎儿缺氧的情况,都没有比一般正常的胎儿高,因此准妈妈们实在不必要承受太多的心理负担。
「脐带绕颈」的诊断方法
早在1982年Joupilla与Kirkinen就报导以2D超音波正确诊断脐带绕颈的案例,随著之后超音波仪器与操作技巧快速的进步,1992年Jauniaux就以彩色都卜勒超音波清楚展示脐带绕颈时的血流。之后又有立体3D超音波问世,使得患者能更进一步认识并看见脐带绕颈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是否3D的诊断率就比2D或彩色都卜勒血流更准确呢?其实并没有,而且彩色都卜勒就已经足够了!3D则可以帮助医师向患者解说时更容易使之了解。
结语
总而言之,脐带绕颈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准妈咪们依照医师的指示,注意胎儿的发育与活动情形,接下来的日子里仍然是可以快快乐乐地孕育健康的宝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