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2
- 注册时间
- 2011-7-7
- 帖子
- 1227
- 积分
- 10300
  
- 经验值
- 9806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8-05-2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小寨路街道
|
本帖最后由 不亦悦乎 于 2011-11-12 15:10 编辑
先想想自己上学时的情况,再去思考怎么对待孩子的考试。
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问题。
一、天分。
这里说的天分主要指智商。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天分都一般,但每个人的天分还是有差别的,虽然这个差别很小。学习的事,努力、认真就好,成绩不必强求。
天分主要是由遗传决定,所以,先想想父母,再要求小孩。
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反之亦然。
单就学习而论,小时成绩一般,不等于初中、高中成绩一般;反过来,小时成绩很好的,也不等于初中、高中就一定很好。
当然,也有很多从小到大学习一直很好的,还是两个字——“天分”。天分不可强求。
另外,不仅仅智商有“天分”,情商也有“天分”。很聪明,但学习一般的,大概就属于智商很有天分,情商天分不高的人,这种人一般耐力差,或者一味贪玩(比如沉迷于游戏,比如早恋且只知恋爱不知进取),或者马虎成性、丢三落四。
三、学习好不等于未来就好
学习好,只在有考试的时候才能体现出现。进入社会,没有考试了,比的往往是智商以外的因素,也就是情商。尤其是,当智商不同的人,因种种原因进入同一个平台、同一个环境的时候。
不是说学习不重要,学习好可能接受的教育就好,进入社会的起点、平台就高。但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平台上,比的就不是智商,是情商。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可能处处不得志,受排挤、被压制;反过来,智商不怎么样,情商高的人,可能成了高智商人群的老板、领导,或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幸福。
教育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懂教育的父母,不是一定要培养出什么“状元”或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来,而是能够激发孩子智商、情商中的最大潜能,帮助孩子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顶点或最佳状态。当然,这是最佳、最理想状态,一般父母很难达到。只能说,懂教育的父母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