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57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经验值
4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4:1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fan6362 于 2011-11-18 14:10 编辑

    发生在甘肃正宁县榆林子镇的校车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一起恶劣交通事故发生之后,我们该如何让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对于校车安全我们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交通部门应该马上做的事情是什么?

    这起事故表面上是一起交通事故,但是因为长期存在的超载的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所以造成了重大生命损失。那么我们希望在眼前由国家安检总局,公安部、教育部共同组成联合调查组,能够尽快查出事故原因。谁为这起超载事故负责,谁就要接受惩处,希望调查组最后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这个结果能够让对这起事故富有直接责任,富有主要责任,富有领导责任和富有间接责任人,都依法、依纪、依归受到惩处。

    那么第二点就是,对于校车安全眼前,我们要把眼前能够做到的事情尽快坚决,当机立断做好,刚才你也向大家介绍了,教育部门已经发出了一个紧急的通知,那么我想虽然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让我们所有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获得足够多的和足够安全的校车及其管理,但是我们可以当机立断做到就是让眼前正在运行的校车当中,那些不合规格有安全隐患校车立刻停下来,让那些超载的校车立刻停下来。
重庆网站设计 重庆网站制作 www.30ie.com
    通过这样眼前的努力,为我们从长计议制度性、机制性去解决校车安全问题赢得时间。

    目前世界各国在建设和运行校车方面都有各自成功的经验,但是我想在我们身边已经进行的探索并且取得的经验是最宝贵的,所以国内有关的校车运营管理试点经验,应当尽快在全国推广。我们注意到教育部门在校车运营管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说今年8月启动了全国校车运营管理的试点工作,全国有六个地方已经展开这个试点,那么这些试点虽然刚刚展开没多久,但是他们已经在之前陆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应该尽快的推广,教育部门应该增加紧迫感,这些经验初步归纳起来看有这样几条。

    第一,政府主导;要把校车的购置运营维护的费用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当中,同时要积极有效的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形成政府督导,社会参与,家长配合这样一个多种模式的机制,来实事求是选择。
重庆网站推广 重庆网络营销  www.cqchinagoogle.com
    第二,完成校车建设和运营管理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事情,它对于我们提高整个社会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除了教育部门恐怕公安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安全监督部门财政部门等等,大家要一起努力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态势。

    我们必须看到,通过这起事故的发生,我们更加增强了内心的紧迫感,需要把校车安全的事情作为我们国家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突破口,这样的突破口我们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做到。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正在逐渐把教育资源更加集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和幼儿们获得更好教育,同时也使得学校的服务半径正在拉长,使得交通方面的隐患正在逐渐的增加。
广州公积金提取 广州公积金查询 /www.zhongw168.com
    与此同时,全社会对于提高对校车安全问题正式正在形成更多共识,从学校到财政部门,到家长们这种齐抓共管,共同配合主观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正在提高,教育的经费也正在逐渐增加,所有这些有利条件,使得我们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把教育的,诸多的公共服务当中各个环节当中,拿出校车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率先解决,并以此带动整个教育管理和公共安全水平管理,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7091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9-12-22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高新区

Medal No.11

顶!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谁该对甘肃校车超载事故负责 谁接受惩处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