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遇到的头号敌人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对孩子生气发火,简单粗暴,那样理智性,分寸感就都被情绪的阴云淹没了,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情绪不好,往往拿孩子出气,如父母工作不顺,身体不适,或处于更年期,更容易对孩子发火。孩子不听话,特别是学习成绩上不去,毛病不改正,教育效果不大,父母着急也容易生气发火. 这样的父母不仅无法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应该怎样做作出榜样,而且会使孩子在生理心理上产生消极的应激状态,血糖、血压升高,消化受阻,意识范围缩小,认识机能下降,言语行为紊乱,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要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避免对抗,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把情绪始终控制在理智的监督之下。 现在先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个小故事,丽莎是6个孩子的母亲,从早到晚忙的头昏目眩,今天更是要命,除了那些繁杂的家务外,伦这个小家伙不知道中了什么邪,一直在给丽莎添乱。伦,是丽莎家的小三,今天古怪的很,无论丽莎走到哪里,他都紧跟在丽莎身后,好几次丽莎转身的时候,都差点被他绊倒,丽莎心里烦透了,很想大声指责伦让他离她远点,但是丽莎告诉自己不要发火,耐着性子,建议他去玩些有趣的游戏,“你想去荡秋千吗?”丽莎再次问他。伦甜甜地笑着,一脸纯真:“噢!妈妈,我很喜欢荡秋千,但是,今天我最想跟着你。”说完,他继续亦步亦趋,快乐无比地跟在妈妈身后。在第五次差点踩到他的脚之后,丽莎终于失去了耐心,以命令的口吻让他到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玩。伦磨蹭了一会儿,还是没有离开她。丽莎感到有些奇怪,平时,伦很讨人喜欢的,今天怎么这么固执,丽莎强压怒气,问他为什么今天老爱跟着她,伦仰起头看着妈妈,漂亮的蓝眼睛珠闪着光芒,说:“妈妈,昨天我们老师说,天使是最好的人,小朋友都应该像天使那样。”丽莎对伦说:“老师说得对,但你还没有告诉我,你为什么老跟着我!”“老师说,小朋友应该踏着天使的脚印前进。”伦顿了顿,“我不知道天使在什么地方,但我知道,妈妈和天使是一样的。”丽莎一把将伦揽进怀里,眼睛湿润起来。丽莎庆幸自己控制住了情绪没有对伦大发脾气,不然她将永远失去伦对她最天真最珍贵的爱。 看完这个故事,父母们可以仔细的想想,生活中是否有因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而误会了自己孩子的事情。那我们应该怎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要明确地认识家长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情绪受思想和意识支配。父母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这是建立好良好人际关系,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 其次,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少年的心理特征。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要重在教育引导,启发锻炼,不能按承认的主观意志想象要求孩子。如果家长能按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育,可以减少许多亲子矛盾,家长也不会经常陷入苦恼之中。 再次,要学会调控自己情绪的心理方法: 一是,冷静三分钟。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想要向孩子发火时,一定要告诉自己冷静三分钟,当父母情绪稳定后再去想刚才的事情就会理智多了。 二是,注意转移法。当情绪波动时,为避免爆发,使自己有冷静地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足够时间和机会,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做些别的事情来调控情绪。 三是,暗示调节法。言语是人的情绪体验和表现的强有力的工具。就是不出声的内部言语也有很强的暗示和调控作用。当你要发怒时,可反复用言语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即对消极情绪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 四是,升华转化法。将消极情绪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上去,转化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行动。如热爱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使人忘却烦恼,给人带来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