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9 | 浏览: 94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妈咪助理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99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0-08-25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未央宫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1:0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教育孩子的问题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父母教育的孩子人人夸,学习上进又懂礼貌,有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则正好相反,厌学又不肯听父母的管教,自私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尊敬父母。为什么同样都是孩子教育的区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为什么光能让我们看见东西?”“什么是宇宙大爆炸?”当孩子看完科幻动画片后,总会带着一大堆“问号”去找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是立刻回 答他的问题?还是先让他“一边玩去”,忙完自己的事情再说?建议你选择前者,因为,教育孩子和“炒菜”一样,一定要抓住火候。 教育误区: 妈妈不要有特色>>
       要知道,教育孩子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事与愿违。这 里除了方法以外,还有一个时机问题。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首先提出“学其可之谓时”,强调了教育要抓住时机。确实,教育孩子的时机就同炒菜时的火 候一样,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直接影响菜的色、香、味。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一定非得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只要善于捕捉教育孩子的时机,就能对孩子 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其实,所谓的“火候”就是孩子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时候,而最佳的“炒菜”时间就是回答孩子问题的时间。俗 话说“热炒热吃好消化”,当孩子对难题最有兴趣,最想知道答案的时候,父母只需利用很短的时间,耐心地为孩子讲解,就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 孩子发问时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火候,即使答不上来,也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可以自己查资料,找答案,也可以全家人一起讨 论。孩子提问题,说明他在思考,这个时候家长决不能泼冷水,否则会伤害了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就丧失了思考、探索的勇气。
        此外,教育孩 子还应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抓住各种有效时机,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去进行,例如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大都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父母如果是有心人就会发现在 孩子的评论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此时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及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问题,效果也会很好。
        当然,光能抓住火候也是不够的,家长也要切实做好“炒菜”前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要先孩子一步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更从容地为孩子“烹”出佳肴。
        总之,父母们在生活中多观察留意什么时间是“炒菜”的最佳火候,轻松“烹制”出一盘盘佳肴吧! (来自手机端的回复)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3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帮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经验值
39820  
爱心活力豆
13  
宝宝生日
2006-06-11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小寨路街道
有道理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54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2-04-17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环城西路街道

Medal No.11

回复 西安视力克星 的帖子

帮顶是美德

Rank: 8Rank: 8

经验值
735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大东区
街道:
说的很不错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4018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06-07-01 
地区:
街道:
顶顶,让更多的人看到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58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5-02-14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街道
认同。我儿子爱问问题,说是个“30万个为什么”都不止,而且有时候是不得到满意的答案不罢休的那种。。。。。我感觉在想办法回答孩子问题的同时,自己的大脑仿佛也更灵活了,哈哈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26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纺织城街道
好父母呀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身为父母这个错误你不该犯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