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8-12-13
- 帖子
- 3
- 积分
- 24

- 经验值
- 2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4-07-15
- 地区:
- 其他
- 街道:
- 其他
|
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明确一个概念,早教教什么?如何教?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早教的内容是不是把小学教育提前进行呢?是不是单纯知识的灌输或者才艺的超前训练呢?
我认为完全不是。我以为,早教是从零岁甚至更早的胎教开始的对宝宝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行为能力的全面培养。早教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尽早发现自己,解放自己,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和智慧,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
早教应该融入点点滴滴的你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融入在孩子欢快的游戏中,融入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宝宝从刚刚出生到入小学前,这段时间的每一分钟都是那样的宝贵,作为孩子的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塑造宝宝健康的人格,让宝宝体验到更宽广的爱和自由,在这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起来的孩子必定是聪明、积极、勇敢、乐观向上的!不着痕迹,这真是早期教育的高境界了。
想要做到不着痕迹又谈何容易?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人,我深深感到现在的早教好多已经偏离了方向。父母生怕孩子落后于人,又是请家教,又是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孩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双休日也被安排得满满的。有的孩子只有十来岁就已经考取了好几十种证书,这样的孩子已经被无情地打磨成了一台学习机器。而好多早教中心名虽然也知道早教并不是让孩子参加培训,但经济利益让他们也和家长一直将孩子推进负担的深渊,让孩子失去天真的童年,创造力、想像力、动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培养。
比如识字和英语学习,孩子的情况参差不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家长这时候就不应该去比较,而是要发现孩子的长处,不一定都要千篇一律的去识字。早期教育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和原则,每个孩子天生都有求知的渴望,也都有识字的敏感期,只不过时间早晚不同罢了。所以,我们何必强求孩子在某个年龄上就一定要识字和学英语呢?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观察孩子的学习敏感期是否来临。当孩子指着告示牌上的字问:“这是什么”的时候你再开始教就非常合适了,当孩子想要听更多的故事,想要看更多的书时候,我们再去满足她的需要,因势利导,常常会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求知的兴趣。
一切让孩子作主!让孩子来制定他的成长时刻表,而不是家长自己创建学习课程表。理想的早教活动应该是由孩子自发学习状态向自觉学习状态慢慢转变,慢慢过渡的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细水长流”的早期教育,做家长的也完全不用去跟其它的孩子比较这个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智成长的时刻表,我们只需留心观察,全力配合孩子度过每一个敏感期,让其在每一个敏感期过后,能力有量的提升或质的飞跃,那才是我们早教的真正意义所在!
事实上,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由此可见,玩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可喜的是,国外权威教育机构和国内一些知名教育专家也正在发出共同的呼吁:“孩子,就应该用孩子的方式来教育”、 “幼儿的学习方式就是玩!”
儿童只有在游戏中才有欢笑、争吵和友爱、思考和提问。
“在游戏中,儿童开始获得其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动机、技能和态度。”
“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它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在游戏中,儿童好象是一个比他自己高出一头的人。”
“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在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儿的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体现的
社会不断发展,只会应试的孩子注定被历史淘汰,时代需要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过硬、智商情商和体格全面发展的人才。孩子是社会和家庭的希望,家长希望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线上,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个精彩的未来,我们社会、家庭和机构都应该为达到这个目标努力。
希望大家多探讨,并能给大家推荐些真正有早教理念的机构,真正让孩子玩的机构,让孩子能玩出新意玩出创造力的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