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1-7-10
- 帖子
- 660
- 积分
- 5911
 
- 经验值
- 591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11-01-01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一辆夜行的火车上。
几个学童大声喧哗,奔跑嬉闹,将整节车厢里的人都闹到不能入眠,他们的母亲在走廊的座位上寒暄种种,不时往嘴里塞些食物,偶尔在孩子们的兴奋的大声尖叫后喊一声:“不要闹了,好不好,回来睡觉吧。”
孩子们自然是置若未闻,她们也不着急,不制止,不批评,慢悠悠继续聊,家长里短。
有邻座不堪其扰,忍不住嘀咕,你们几位小朋友,把音量调小一点好不好?孩子们头一拧,跑了。
闹孩子的妈妈们则有点嗔怪的看着抱怨的人,但还是很勉强的拉了拉自己孩子,你看,吵到别人了。别疯了。
当然,孩子们是无顾忌的,继续疯闹。
邻座也有两个孩子,中铺孩子,父母为他买了儿童卧票,他上车后就躺到自己的铺上玩iPad,自己玩,还邀请了和妈妈一起挤在下铺的陌生哥哥一起玩。素昧平生,但孩子们对游戏都是有共性的,很快玩到一起了。
两个孩子轮流玩着游戏,虽然有交流,但因了中铺孩子的妈妈一开始就有不要影响他人休息的提醒,他们声音很小。
下铺的妈妈和哥哥是同一张票的,很多中国人出行,都是这样的方式,明明孩子已经到了足够的身高,有独立卧铺旅行的需求,可还是觉得那十来个小时一两百的儿童票价不值,总是和孩子一起蜷缩着狭窄的铺里,沉沉睡去。这节暑假的车厢里,只有这个8岁的孩子是自己的儿童卧铺票。
中铺孩子邀请下铺哥哥一起到自己的铺上玩,分享零食,水果,客气的和哥哥交流看法,轮流玩游戏。
中铺孩子的妈妈则去了另一个车厢,偶尔过来看看孩子,为孩子捡拾一下床铺和被子,提醒他们要注意休息眼睛,还有音量不要影响旁人。
时间过去了几个小时,在车厢玩耍的闹孩子们的嬉闹劲越来越浓,还是车厢里来回奔走打闹,有大汉扛不住,在噪音里打起了呼噜,孩子偶尔回来喝水,还会笑,你们看那个人的呼噜,吵死人了。
闹孩子的妈妈们也困了,打起了哈欠,纷纷躺到床上去,继续交流,偶尔有气无力的喊,别人都睡觉了,你还不快回来睡啊!
孩童们终于疲倦了,也开始有些饿,回来找妈妈要吃的,照样,各种喧哗,反复将窗帘打开关上,发出刺耳的声音,并开了最亮档位的夜灯,觉得好玩,就反复开关,在暗夜里着实刺眼。妈妈喝骂不住,只好由他。
有乘客愤怒了,不吭声,只将自己床头的夜灯打开,塞上耳塞,看书。
夜灯刺激了闹孩子妈妈的困意,因为她们都是和孩子是分头睡的,此时的灯,正好刺激朝向走廊她们的眼睛,但恼怒,却不敢对开灯看书的乘客发火,只迁怒的把自己孩子踢了一脚,你还不睡!孩子好奇的看着妈妈,再看看开了灯静静看书的乘客,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沉默了几分钟。
几分钟后,孩子继续闹了,妈妈,你睡那么多位置,我还怎么睡?妈妈,你让开行不行?不然我怎么睡啊!!
闹孩子之一的妈妈挫败又愤怒,呵斥了孩子几句,却也不出声了。
邻铺那个孩子走过来找他的妈妈,他过来低声问,妈妈你在吗?
他的妈妈赶紧下床,压低声音问,怎么了,宝贝。
我睡不着,有点吵。
哦,好的,孩子,带iPod过去,塞上耳塞,听听音乐放松吧。这是公共场所,难免的。
好的,妈妈,那我去睡了,妈妈晚安。
宝宝晚安。
闹孩子的妈妈们停止了不咸不淡的交流,车厢陷入了更深的沉默,夜色从窗户潜进来,大家终于要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