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88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妈咪助理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99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0-08-25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未央宫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5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有这样一些父母:对待工作,他们追求完美,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对待孩子,他们也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同样成功。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怕孩子误入歧途,对孩子要求更加严格。但是,教育孩子过分苛刻,孩子容易患强迫症。有的父母自己就是完美主义者。孩子的周末比平常还忙:上钢琴班、英语班、奥数班……事事都要求做到最好。生活上要求孩子循规蹈矩,如被子要叠得整齐、坐姿要端正、写字要工整、饮食要绝对卫生……
在这样完美主义要求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做事认真,成绩超人,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但是,进入青春期后,长期形成的完美习惯就会变本加厉,导致强迫症。有的孩子做作业稍有涂改,就全部撕掉重做;做题速度越来越慢,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检查,甚至考试时做不完题目;更有甚者,走在路上反复数脚下的地砖而经常迟到。
因此,过于追求完美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总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打磨成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殊不知,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免不了有些瑕疵和错误,这正是孩子的可爱之处,父母如果不容许一些错误和瑕疵,一味的要求完美,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打磨,来挑除所有的瑕疵,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因为承受不了而变得逆反、抑郁、甚至堕落,这块玉就有可能被你自己亲手毁掉。
“完美本是毒。”要求孩子方方面面都做到完美,对父母和孩子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就如毒害心灵的药饵。俗话说得好“瑕不掩瑜。”意思说只要是美玉,有些瑕疵也不妨碍它的美丽。对待孩子,父母不要总是以自己苛刻的眼光去要求去看待,要学会把视线放到孩子的优点上,才不会放大孩子的缺点,当孩子做得好时,要及时表扬,这样才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欣赏和爱,那么,他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所以,父母们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必苛求完美。杰出的科学家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残疾人,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听不到自己创作的歌曲,但他们的一生却是欢乐多于痛苦的一生。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懂得:人生宛若一支球队,最优秀的球队也会丢分,最差劲的球队也有过辉煌的时刻,我们追求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最后,请记住邱吉尔的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苛求完美只能造成残缺。

        亲爱的姐妹们!这个真的值得我们思考! (来自手机端的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54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2-04-17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环城西路街道

Medal No.11

好帖

Rank: 8Rank: 8

经验值
735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大东区
街道:
说的很不错 可能理解方式不一样

Rank: 8Rank: 8

经验值
5111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10-04-16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新城区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58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5-02-14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街道
好帖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58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5-02-14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街道
的确,世间不存在完全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也会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尽相同,但人也存在的共性。可以说,个性,共性都是推动自身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因素。权衡两方面,不是容易的事。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26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纺织城街道
说的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妈妈你不是在爱我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