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124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04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3:3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布鲁威尔 于 2012-11-22 14:09 编辑

       11月13日,晚饭时间。程代展老师和他的爱徒张季(化名),在餐馆吃了一顿临别的晚餐。第二天一早,张季就要踏上飞往美国的飞机,在美国作为访问学者度过四个月的时光。

        四个月,对于即将博士生毕业的张季来讲,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因此,他计划在离开之前,完成一件“大事”,与北京的一所中学签约,当一名中学老师。

        晚饭时,两人都刻意没有再提起这件“大事”,彼此也没有了争论与劝说,一如几年前那般平静。

        之后,程代展得知,就在11月13日当天,张季在最后一天才与中学正式签约。记者曾发邮件给张季,但他一直没有回复。

        “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程代展,在其博文的最后问道,只是没有人给他一个确切的答案。

        11月13日,程代展在其博客中写了一篇名为《昨夜无眠》的博文,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截至今天,该篇博文的阅读次数已经超过了13万次。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04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本帖最后由 布鲁威尔 于 2012-11-22 14:11 编辑

教授失眠

  “犟”学生不愿再做研究

  程代展的《昨夜无眠》第一句话,就说明了自己无眠的原因,“为了一个学生”。

  

博文中,程代展讲述了一个自己已经带了五年的学生,即将博士生毕业,拒绝自己安排的继续“读博士后”的道路,反而去当一名中学老师。这个决定让程代展老师无法接受,因为他认为,这个学生“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材料”。

  在博文中,程代展如数家珍,列举出了张季在科研方面的成绩,在专业的领域成绩非常突出。但是半年前,张季突然对他说,他想去银行,或者去中学当老师。几次争辩后,他甚至义正词严地对程代展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然而,当11月9日,张季告知他已经拿到北京某中学的Offer时,他急了,最后两人争论后不欢而散。张季一直重复着一条理由:“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

  随后,尽管年轻教授、研究所领导极力劝说,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张季的决定。同事们摆下多次“鸿门宴”,也无功而返。

11月13日,程老师和张季在餐馆吃了一顿临别的晚餐,两人都没有刻意再提这件事。张季在那天雨中学签约,第二天就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明年3月回国后,他将告别老师和同事眼中前途无量的科研生涯,成为一名中学老师。而据《了望东方周刊》2010年的报道,北京一所重点小学语文老师的工资当时已达10000多元,更不必说重点中学的老师了。

  

     11月14日,程代展老师向记者介绍,从这个学生大学本科开始,他就一直带张季。五年的时光带下来,肯定也有了感情在里面。他告诉记者,搞科研工作与其他不大相同,需要有对该方面的“敏感性”,可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赋。

  而这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潜质,以及对科学的“敏感性”令他“爱不释手”。他解释说,尽管他带过许多的博士生,但是对于好学生,仍然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这个学生就是属于“可遇不可求”。

  程代展说,他有时就把他看成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他曾经对学生说,“我是一个失败的运动员,当我成了教练员,就把全部希望放在了学生身上,但愿你们能实现我当年的梦想。”

  而且在去年,他就开始帮着张季联系美国一所著名研究机构,去美国读博士后。当张季告诉他,自己要去当一名中学老师时,他“非常非常伤心”。他认为,自己已经把张季的路都铺好了,只要走下去就可以了。但是,张季却已经离开了自己安排的“路”。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在程代展老师的博文《昨夜无眠》发出后不久,北京大学(主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也在其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名为《和程代展老师: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博文,表示理解程代展老师所面临的困惑。

  她在博文中称,自己经历过两个学生的“叛逃”。其中一个,在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最终尽管没有毕业,但是却成为了一所著名培训学校的创始人,成为了非常著名的奥数辅导老师。

  而另外一个学生,在张海霞帮其联系好去美国读博之后,最终选择了能够“挣钱多、挣钱快”的五道口学院。

  她感慨道,“我们每天都在被人诟病:科研创新能力差,出不了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解决不了科研难题,可是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让我们陷入了恶性循环:具有潜质的好苗子不断地主动或者被动地逃离,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做一些‘更加务实和名利化’的事情,而美其名曰成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中科院天才博士逃离科研到中学当老师!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