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37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臭乖乖妈

初中毕业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4596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莲湖区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09:4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补足维生素“短板”
保证0-2岁宝宝的生长发育

管理学中有个“木桶理论”:如果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并且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决定这个木桶最大容量的不是最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宝宝的营养状况也好比一个木桶,各种维生素就是一块块必不可缺的木板,任一维生素“短板”的出现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0-2岁的宝宝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多种维生素与他们的健康发育密切相关,例如脑和神经的快速发育需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的辅助, 健全的免疫系统离不开维生素ACE的补充,而缺乏维生素AD则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缺乏B6B12等维生素还有可能引起贫血。


0-2岁宝宝是最容易出现各种维生素缺乏的:

l
首先,在饮食方面,母乳中普遍缺乏维生素D,母乳中维生素ABC等的含量受乳母饮食影响大,如果乳母本身膳食不均衡,那么母乳中必然会缺乏这些维生素,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小宝宝的维生素摄入。配方奶中虽然已经加入了各种维生素,但配方奶粉保存时间过长;或用滚烫的开水冲调,用微波炉加热等,都容易破坏配方奶中的维生素。6个月以后的宝宝需要从单一乳类逐步过渡到成人饮食,这此期间,宝宝的维生素摄入很大程度上依赖膳食平衡,如果辅食添加不合理,或者宝宝挑食、偏食,比如新鲜蔬菜、水果吃得少会引起维生素C缺乏,肉类吃得少会引起维生素AEB12不足等。

l
其次,0-2岁的宝宝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容易出现腹泻、发热等,这些也会影响到维生素的吸收,并增加维生素的消耗,从而导致宝宝各种维生素的缺乏。比如,腹泻容易影响多种维生素的吸收并使维生素流失增加,而发热会增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的消耗。

l
一些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由于出生时体内维生素储存不足,同时生长迅速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大,也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相应的,肥胖也是造成宝宝维生素不足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宝宝生长速度快而膳食又不平衡。另外,缺少户外活动的宝宝,晒太阳机会少,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

如何补足宝宝维生素“短板”

针对以上造成宝宝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妈妈们应该已经知道怎样补足宝宝维生素的不足。
l
在饮食方面:
哺乳的妈妈应当增加各种富含维生素的深色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保持膳食平衡,以保证母乳的质量,减少0-6月龄母乳喂养宝宝维生素缺乏。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正确的冲调方法。6个月以上的宝宝要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尽量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各类食物合理搭配,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宝宝维生素缺乏的发生。

l
在生活护理方面
平时留意宝宝的起居,预防感冒、腹泻、发热等,以免维生素的过量消耗和吸收不良。母乳喂养的小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D。经常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有助于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

l
合理使用补充剂

0-2岁宝宝对维生素的需求大,但同时维生素的摄入有限,引起维生素缺乏的问题又比较多(比如腹泻,发热等)。所以,除了采取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的预防措施外,必要时可以选择专为婴幼儿设计的,符合婴幼儿维生素需要量的多元维生素补充剂(比如小施尔康滴剂),确保宝宝有足够的营养素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Rank: 8Rank: 8

经验值
718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莲湖区
学习!

Rank: 2Rank: 2

经验值
64846  
爱心活力豆
39  
宝宝生日
2007-06-26 
地区:
街道:

Medal No.1 Medal No.11

:wanwan79: 学习。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补足维生素“短板” 保证0-2岁宝宝的生长发育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