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aley 于 2014-5-29 09:11 编辑
【幼儿发展】引领幼儿深入工作(二):材料准备
引领幼儿深入工作,其中一个要素,就是要给孩子准备和创造适宜的、丰富的材料。 所谓适宜,就是要切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发展水平和感兴趣的内容。比如一岁以内的幼儿,主要用嘴来探索这个世界,具体表现为吃手、吃脚,拿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啃。那么,我们就要为孩子准备安全的、各种材质的材料给孩子啃,让他用嘴充分的去感受和探索这个世界。只有这样,他才能顺利度过口欲敏感期,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到了两三岁,孩子喜欢假装游戏、角色扮演,那么准备一些和职业角色有关的材料,也很不错。玩水玩沙玩泥巴,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经常创造条件准备这些,孩子更是玩疯了。 所谓丰富,是指给孩子创造的环境里,材料种类不单一,能够满足孩子某个阶段探索的需求。这里的丰富,不是杂乱,也不是无选择的多。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车,家里就光是车,别的都没有,那么可能对孩子来说,就没有机会去探索别的材料,少了很多可能。 对于幼儿来说,比较好的游戏或者说工作材料,是那些比较简单的东西,比如大型积木、石头、树枝、树叶、贝壳、松果等等。它们具有不同的质感和纹路,很有生命力,能让孩子与大自然有链接。大家会发现,小孩子走在路上,如果大人不阻止的话,他们常常会去捡那些小石头、小棍子,当成宝一样拿回家玩。这些材料,因其简单,所以创意无限,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孩子也必须主动的去利用他们来玩耍,来组织活动。比如积木,孩子可以感觉它的质感,可以搭房子,搭隧道,可以当火车,可以当小动物,也可以当某个人的角色。在这些游戏或工作中,孩子丰富了对空间的感知、对平衡的感知,也在角色扮演中练习对生活的认知和掌控。 按照这个标准,电动玩具属于“不好”的玩具。因为他们都是商家设计好的,形象固定,玩法单一,没有太多的空间给孩子创新。大家也会发现,去到外面孩子看到新奇的玩具就想买,买回来玩不了几天就扔了,然后继续买。家里玩具是越堆越多,但是孩子似乎还是不会玩,尤其是没有玩具就觉得无聊,不知道玩什么,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下降了。由于这些玩具形象固定,所以也很难把他们假设为其他东西来用。比如拿着个机器小狗,假装是人,这个可能性比较低。而拿积木当人的可能性更高些。 在为孩子准备时,还要注意有一些配套的、搭配的材料。比如,孩子最近在玩车的游戏,经常拿着车开来开去的。如果给他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交通灯、警察叔叔、停车场标识等等,孩子会被激发出更多更丰富的图景,游戏会更多样,更开放。当然,上述的材料也都不必一定要仿真的,可以用差不多的东西代替。再比如,孩子爱玩过家家,那么就可以准备一些锅碗瓢盆给她,有了这些工具,她自然而然就玩起来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啥也没有,就让孩子干玩,恐怕很难玩起来。周末外出,我都会带上一些锅碗瓢盆的小工具,让孩子随时可以找地方玩。 对于这些游戏或工作材料的准备,除了最方便的途径——买,还可以平时注意搜集。比如出去玩,看到一些合适的东西,可以带回家给孩子当玩具。去爬山,能捡到好的树枝、树叶、松果;去沙滩,可以捡到贝壳和漂亮的石头;去旅行,也可以搜集到各种大自然的礼物。真实的器具,小孩子也很爱玩。家里的锅碗瓢盆要淘汰的,先别扔,给孩子当玩具玩过再说,还省了玩具钱^_^。我们家很多玩具,都是真的,比如锅碗瓢盆、茶具等等。有一阵,孩子特喜欢拿着真的铲子在真的锅里,把决明子当饭炒,玩的不亦乐乎。 此外,家长还能够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东西,给孩子当玩具。比如孩子玩车,根据需要,我们可以制作一个交通灯、停车场标志等等。有时小区里修剪树枝,我们会选一些合适的拖回家,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做个什么东西,比如桌子、木板、木桩等等。我记得两岁多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小船,非常简陋,孩子非常有兴趣的陪我一起做,做好了她爱不释手,到处炫耀:这是妈妈给我做的,神奇的小船。她自己取名为神奇的小船。因为是妈妈用心做的,因为她见证了全过程,所以这个小船对她来说很特别,感觉她和小船有了链接。所以,家长有机会,也可以偶尔带着孩子做玩具,小孩子可以在边上看,递递东西,大孩子可以参与一部分的工作,这个过程对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游戏或工作,可以滋养他们。更简单来说,起码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耐心。所以,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做幸福的玩具。^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