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孩子看动画片听没听懂 文/安妮鲜花 * G, i( F# E4 K- @: f
" t* R# E; ?! I/ v2 C8 Z. G刚有妈妈问:孩子看动画,我怎么能知道他到底听懂了多少?是看画面懂的还是听懂的? ; D/ ]2 b. ]% C1 a. v
这个问题,其实不必纠结。有人说,听得懂的内容听着才有价值。但是这个听得懂从哪里来呢?有人说单词啊?所以要看词汇量。但是我们想想小宝宝小时候的母语发展,他们的单词从哪里来啊?我们是一个词一个词地教他们学会几百上千词之后才开始让他们听完整的语言吗?显然不是。
) q1 \8 [6 ~2 Y, j) q- I
I- A; }! G" e, H从开始听完整语句的一片混沌,到逐渐熟悉语言的韵律节奏,这中间会结合着场景去猜很多东西。有些猜到了就理解了大概说的什么内容。然后随着听力辨音能力的提高,又会把听到的音和场景结合起来,这样,一点点去理解。所以这个听懂多少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 y* ^1 P( L q4 `8 Q" v
- p+ L" g3 I/ z; {/ O# ?
2 c3 H) a' i' e2 g: H
一个素材,最开始听懂可能10%都不到,但是只要画面好玩,孩子就会被吸引。很多人担心孩子看热闹忘了听。但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个连懵带猜的过程,让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一点点积累提高。等到他能听出来具体的几个词或者一个句子之后,结合场景理解了,甚至能复述了。这就完成了最初听懂的那10%。3 U' T" z+ _# R9 k) ^( A; D) h
4 c4 l4 K/ D8 B! ?/ h$ M
就这样,一个素材有的孩子可能要听几十甚至几百遍,从开始的10%一下逐渐达到30%50%甚至更高。但是,依然达不到全部。有些孩子听了一阵就不听了,转去听别的了。这样,又在其他的素材上完成10%到50%甚至70%的积累。( i8 [* {8 Y P& W( h; z: v& Y
2 N# N+ s4 _9 y! h% C$ J/ X9 p% H
这个时候回头再听原来的内容,忽然发现,哦,原来我能多听出来很多啊。这就是螺旋式上升的结果。
/ B0 y; M& k4 @; p
m( t9 O1 h/ p' v5 a" a
, R: s) }+ n' i+ L' T: g4 V) B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英语的启蒙不能太功利。一定要在一个片子上找到100%的理解,效率会大打折扣。而且,非常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 D7 e; w1 D/ Y+ T c
0 s+ y8 v; O- @( D6 t体育训练中有一个沙袋理论,也就是说,负重训练,一旦把沙袋卸下,会更容易提高成绩。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听力提高的过程也验证了沙袋理论。只不过,这个沙袋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大人不能强加。不然孩子会因为畏难而丧失兴趣,再想挽回就难了。
3 a8 [ {& c) F3 _ % Y. R+ S$ F; Z2 I4 U3 z2 R
条条大路通罗马,所有原汁原味的素材都会产生听力辨音能力的提高,并通过情境对应产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不设目的的反复听,孩子在追逐故事的快乐中就完成了听力辨音和听力理解能力的初步积累。有了这个底子,再去拆分具体的单词和句子,一切都变得很容易。反之,开始拆开了一点点学,合并起来不如这个容易。
" _; n- f6 Z. ^ ! P! [# }8 z- w/ M {$ m
! q; |1 M5 U+ N2 ~8 s英语启蒙,大家真的不要太当回事。它不是知识不是学科,语言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需要的只是环境。大家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即可,不要总想着把土拨开看,不然种子是难以发芽的。; U1 p$ s/ | Q% D
5 M# O' ?" i, k( }/ u9 @/ X' z0 u当然这并不是说,给了素材就不闻不问,退半步观察反应,根据反应及时提取音频。提音频这个方法是目前我认为最伟大的发明。有了音频,反复的概率会大大提高。精听成为可能。
; u9 b- _, H( C( B 1 |; w3 l4 X+ b/ x6 R
不问素材是什么,只要孩子自己选择精听,最后的收获就是看时间的积累了。 O& E: y% W% S, C$ t$ M" q
! h$ i; b# c: h+ ^0 V, r$ h% `
100小时、300小时、500小时、1000小时,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希望大家拿起笔来,把每个阶段的成果做下记录,越回头,就会越淡然。 & s* ^+ E& {2 t' x6 O/ b
5 N; c! L( ~9 g- q5 b) k8 u
比如有妈妈说:有时候我主观地认为孩子听的次数太多啦,就给换了,她也没太强烈的意见。其实可能恰恰是这个“以为”,打乱了孩子的内在规律。
6 V* ~3 s8 t Z2 R/ B5 l& G& m% u我们说英语启蒙最重要的两个规律,一个是英语作为语言本身的规律,一个是儿童发展规律。对规律理解的越透彻,就越能客观地观察孩子、理解孩子。而探寻规律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做为家长成长的过程。我们成长了,孩子们的环境也就科学了。
8 I2 W! y% f9 A9 Q: C3 T0 {/ x& { Z3 m5 ]$ e
——选自安妮鲜花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