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9 | 浏览: 947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5:4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6-1 12:13 编辑


陈炉是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界的一个乡土小镇,也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民窑--耀州窑的延续者。陈炉的窑火从被点燃的那一刻开始,至今已绵延燃烧了1400余年,创造了在一个地方窑火相续不断,烧制陶瓷的最长纪录。时至今日,陈炉的陶工们还用着代代相袭的最原始的工艺做着手中的"玩意儿",可以称得上是考察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活标本。

谁说陕西无古镇,小编就是要给你看!看!看!
这是一个陶瓷古镇窑火延绵燃烧千年
本是营生的行当,如今连居住地都有了烙印
走入陈炉古镇,仿佛一眼看不尽千年的故事流转眼前
只作旁观还不尽兴
带着孩子参与到陶瓷的制作过程,更是不同
瓷器古镇+忒色的美食
让人不舍离去
看完这些
你还不准备出发吗?


—— 互动专区 ——
说说你知道的陈炉古镇,无论是关于这个古镇的传说、美食、建筑等等都可以
按以下格式回复
我印象中的陈炉古镇:XXXXXXXX
奖励:20-100妈豆
—— 活动日期 ——
2015.5.30-2015.6.7
实物奖励:
游客,如果你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电梯门
陈炉古镇概览(一)
陈炉古镇概览(二)
陈炉古镇概览(三)
陈炉古镇概览(四)
陈炉古镇概览(五)
李家瓷坊
瓷器制作间
耀州窑博物馆
美食篇(一)
美食篇(二)
美食篇(三)
美食篇(四)
美食篇(五)

如果你觉得本帖有用,藏!搭!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7:54 编辑

陈炉古镇概览(一)
一路都是连绵不断的土塬,塬上层叠的梯田,黄色的土地里零星地开着几株山花。小镇里到处是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黄。站在高处仔细一看,土黄色的塬上,自下而上密布着棕色的“蜂窝”,一个“蜂窝”就是一户人家,每家伸着一根瓷制的烟囱,门前圈着红褐色的陶罐墙。

陈炉的窑火从被点燃的那一刻开始,至今已绵延燃烧了1400余年,创造了在一个地方窑火相续不断,烧制陶瓷的最长纪录。时至今日,陈炉的陶工们还用着代代相袭的最原始的工艺做着手中的"玩意儿",可以称得上是考察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活标本。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6:33 编辑

陈炉古镇概览(二)
路边民居由废弃瓷渣制成的耐火砖筑成,棕黄色的,非常鲜艳。

进入镇子中央,几乎每一个拐角,都蹲踞着一座古旧的砖窑。家家户户住的窑洞,依山就势,这家的窑顶就是上面那一家的院落。每家的院落都非常平整,用废弃的陶罐垒成院墙。一排排的红褐色的陶罐墙错落层叠,上面栽着花草,摆着各式的瓷瓶。
塬下一户人家,墙上立着造型古朴大方的黑釉刻花梅瓶,瓶里种着仙人掌,翠绿的叶子衬着红褐色的墙,煞是好看。男主人站在门口指着身后一排窑洞说,他家的窑是明代传下来的,家里的炕沿、枕头、凳子、盛米的缸都是青花瓷的。
不错,小镇到处都是瓷,连坑道里都堆积着颜色各异的瓷片。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6:39 编辑

陈炉古镇概览(三)
走进陈炉这古老神秘的地方,依山筑阁的窑洞布满了梁峁沟坎,用废弃的匣钵和残破缸堆砌的罐罐墙仪态万千,进入小镇沿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青石板小路走着,抚摸着用废弃陶罐垒砌的院墙,感受着用陶片铺就的小道,一不留神,竟站在了谁家院顶。
原来,这就是陈炉镇的建筑风格——窑上叠窑。
据考证,小雁塔、明秦王府等建筑的孔雀蓝琉璃瓦就是出自陈炉窑。
早在来陈炉之前,总会听到罐罐垒墙墙不倒,没有盖子的倒流壶,还有永远也倒不满水的公道杯,会唱歌的酒壶且千杯不醉的酒壶等富有传奇色彩的青瓷所吸引,这次来可以一探究竟。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6:43 编辑

陈炉古镇概览(四)
罐罐砌墙

炉最金贵的是窑泥,最富余的是废弃的陶具。
当地人就地取材,将那些废弃的"匣钵",用来砌窑、垒院墙、铺路、加固护坡。因而在窑炉与窑炉之间、院落与院落之间、路与路之间竖起了一道道的"罐罐墙"。
陈炉地处山坡,三面环山,少平地,运输不便。加之山石体质,也增加了打窑洞的难度。于是当地人就把筛洗陶泥剩下的粗料,脱成砖坯,再经过煅烧,做成类似耐火砖的红,用来箍窑建舍,既耐用又实惠。但是红砖窑洞的抗压能力有限,上面的住户无法修葺院墙。这时废弃的匣钵和瓮、罐就成了垒墙的最佳材料。于是,陈炉的家家户户都有了这红黄相间的罐罐墙。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6:47 编辑

陈炉古镇概览(五)
瓦片铺路
陈炉地处山坡,镇民来往道路长年雨水冲涮破坏,需要补修;冬季积雪,坡陡路滑,也需要铺垫防滑,于是,这些废弃瓷片便派上了用场,成为防冲、防滑的上乘材料。
善于创新的陈炉人,在瓷片铺路上颇动脑筋,创造性的运用了这些废品,路面不仅铺设的整洁美观,而且镶嵌上了地名及“一路平安”等吉祥文字和图案。步行期间,不仅安全,而且赏心悦目。
走在瓷片路上,还会使人亲身感受到古镇陶瓷文化的古朴和厚重。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烟筒也是就地取材,或用粗瓷管,或是底儿上打了洞的水缸,或者干脆就用镂空的花瓶,顶不济也是用烧窑后报废的匣钵砌成。
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刻,放眼望去,满坡的红与白煞是醒目、养眼,整个陈炉的三面坡就是一幅暖色调的油画。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7:12 编辑

李家瓷坊
生产青瓷的桥上李家
沿着大路往前走,便来到了李家瓷坊,这就是在陈炉镇享誉百年的“桥上李家”瓷坊基础上,由其第五代传人李升科和其女儿李竹玲在1992年创办,是耀州瓷业的代表之一。李氏瓷坊的院落里摆满了公道杯、倒流壶,有瑕疵的当即打碎,剩下的将作为工艺品进入市场。
窑洞里则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花瓶,尽管对瓷器没什么研究,但一看到这些做工精美、烧制考究的艺术品还是忍不住要细细把玩一番。我选了一只花瓶,长颈,葫芦形的腹部,荧荧的墨绿釉色,上面有白鹤翩若惊鸿。


寻访间,遇到了民间工艺大师李氏父女,其祖辈是这里有名的瓷匠。按照陈炉人的说法,老李家应该是做黑窑的。老陶工李升科让我们参观了他家这些年仿制的耀瓷精品。而窑洞里,一件件造型"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耀州青瓷,确实让我们大饱了眼福。


坯架上,整齐划一地摆满了制作完成的"倒流壶"的半成品。
倒流壶通体施以橄榄青色釉,釉下刻有装饰效果强烈的刻花图案。壶盖与提梁、壶身连成一体。提梁造型为一卧状的凤凰,展翅飞翔的姿势。让人称奇的是壶嘴,其造型是一只侧身卧伏的母狮,四肢趴地,倒仰着头,狮口张开,被巧妙地用做壶嘴的出水口,构思十分奇巧。有趣的是这头母狮腹下还有一头幼狮,正在吸吮母乳。母子两狮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倒流壶的壶底有一个梅花形状的孔,需要往壶里灌水的时候就把壶倒过来,把水就从壶底的梅花孔注入,直到壶嘴儿往外流水了,就表示灌满了。最奇怪的是等灌满水把壶身正过来的时候,水却丝毫不会流出来。
喝水的时候只需要把壶嘴稍稍下倾,水就从壶嘴中流出来了。
其实倒流壶的奥秘在于壶中有一个长长的注水管,只要壶中水的高度不超过它,水就不会从梅花孔中流出来。所以虽然倒流壶底部有孔,但却能滴水不漏。 倒流壶在造型、艺术、科技方面均属一流的珍品,成为现存耀州窑出土古瓷中的代表性器物。


陈炉在夕阳的照耀下,红砖砌成的窑洞就像一座座红色的堡垒,衬着雪白的墙面、焦黄的土地,仿佛一幅色彩凝重的油画。 传说中陈炉镇那千年不绝的炉火,依旧在别人眼里神秘妖娆,在别人文字中绚丽辉煌。



旅游贴士
对于陶家摆放的瓷器,都是易碎物品,一定要轻拿轻放,注意保护。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7:19 编辑

瓷器制作间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正在忙着拉坯的陶工很可能用的还是祖辈上传下来的手法和工艺,使的说不定还是他爷爷的陶车。惟一不同的是,如今手动的窑车已经改成电动的了。
陈炉窑青瓷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是世代陈炉人生活感受的真实表达。这里的大部分窑户从挖泥、淘洗、成型到彩绘、烧成,所有工序都能自己完成。
拿青花瓷来说,陈炉的青花瓷因为胎质颜色深且粗糙,要先在瓷胎上敷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再画青花。陶工从做坯到画坯烧窑都可能是自己干,技术不是那么专精,但就是这粗瓷大碗,显示出了奔放自如的风格。

塬下,空旷的“耀州窑陈炉窑场”上,一根古旧的大烟囱兀立着,一排排马蹄窑废弃了,窑口堵着废砖,杂草丛生,有的改作了陶瓷生产操作车间。这些外表简陋的窑洞,里面非常宽敞。脚下的土地热烘烘的,土炕一样暖和。3位女工正在给刚出模的泥坯做精细加工
瓷器做好之后,就由富平来的"发客"买走。"发客"们到陈炉买瓷器,买谁家的瓷器就吃、住在谁家。挑选好瓷器,雇佣专门的脚户用骡子驮出山去,运到耀县,然后再转发往各地,到了年终一起结账。买卖双方凭的全是信誉,根本不必签什么合同。


陈炉镇地处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质上讲,属沉积岩地带,储藏有大量的瓷土原料及釉药原料,还有大量的煤、石灰岩等矿产资源。
从一些坩土矿的堆积断层观测判断,坩土层厚度薄者数米,厚者多达数十米,有的就是一座坩土山,原料储藏量之大可见一般。丰富的资源为陈炉的瓷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陶工们把山上的坩子石取回来,砸碎、筛细,和成泥,揉一揉,放在悠悠旋着的转盘上,随意拉成各种器物的雏形。一会儿,盆罐瓶壶各色家什的器物坯件,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挨着门的一准是火炕,火炕的一端连着窑洞里仅有的一扇窗户,另一端连靠着灶台,屋里摆放着简单的家具。很多人家的窑炉就设在一进门的旁边。地方宽敞的,干脆将窑炉建在大门外的空场上。
在"炉山不夜"的时代,为了节省时间,方便制瓷、烧瓷,他们就吃住在窑炉边儿上建的坯房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陈炉人今天的居住形态。


陈炉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立即征服了人的心。这里不似凤凰、周庄、西塘那般人流如织,却也落得自然宁静。




旅游贴士:游客可以在陶家欣赏陶瓷生产工艺流程,还可在指导下亲自动手玩泥制陶,并提供代烧作品服务。(清代的官窑,非常值得一看)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7:27 编辑

耀州窑博物馆
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
逛完了陈炉古镇,在返程途中可以顺道去耀州窑博物馆参观。
耀州窑博物是中国规模最大、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三位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

耀州窑是中国历史名窑,与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齐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代表产品宋代刻花青瓷被誉为“中国北方刻花青瓷之冠”,在中国古陶瓷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陶艺中心还全程演示陶瓷生产工艺流程,观众可在这里亲自动手玩泥制陶,并提供代烧作品服务,可将您的匠心杰作凝固成永恒的纪念。
注意:拉坯20元/小时;烧制高20cm以下瓷器的40元/件。


唐代为耀州窑的初创时期,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黄釉、茶叶末釉、花釉等高温釉瓷以及三彩、琉璃等低温釉陶。种类之多样,造型之丰富,国内少见。


宋代耀州窑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由于工艺技术的领先以及窑炉和燃料的改进,耀瓷的烧制水平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地。此时器物种类包罗万象,造型优美秀丽,装饰手法以刻花和印花独具风格,其产品“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清代,陈炉窑在传承传统制瓷技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其产品除白地黑花、黑瓷和白瓷外,还创烧了香黄釉瓷以及黄白、黑白复色釉瓷等特色品种。
清代晚期到民国初期则出现了具有当地特色且广受民众青睐的青花瓷,装饰特征是各类富有民间色彩的文字题款的广泛流行和运用,丰富了陈炉窑的内涵。



旅游贴士:
开放时间:每日上午9:00—下午17:00(每周二闭馆)
博物馆目前不收费,博物馆实行的是免费不免票的管理制度,游客需要领票后方可进入!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7:38 编辑

美食篇
陈炉古镇上有好几家农家菜馆,家家菜做得都很朴素扎实,而陈炉当地也有不少美食值得吃货们细细品味,下来就挨个跟大家说说,准备好纸巾,注意擦口水啊。

1.酸汤饸饹
酸汤饸饹,陕西的饸饹做法多,陈炉的酸汤饸饹,特点在酸汤,汤中放入陈炉人自酿的粮食醋及各种香料调和,还要浇上猪油臊子、韭菜飘于碗面,寒冬腊月的,喝完热腾腾的酸汤瞬间就食欲倍增了。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7:43 编辑

美食篇
2.泼面

泼面,注意啊,并非关中常见的油泼面,泼面是陈炉流传已久的美食。制作过程颇费工夫,用陈炉特制的面盆和好面,不断的加入清水搓洗(俗称“洗面”),最后呈面汁状,用勺摊于鏊上,烙成薄饼,食用时,切成细条,放于碗中,浇入汤料,即可。这里所用的汤料,也是精心所制,在清水中加入茴香、大料、八角、桂皮等香料以醋、酱、盐调和,酸中带咸,咸里透香,是陈炉的一大特色。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7:43 编辑

美食篇
3.龙柏芽、猪头肉

龙柏芽,在别的地方真是没见过。相传这样食材和太上老君还有关系。每逢清明前后,陈炉人就会上山采摘,先用开水煮过,再用凉水浸泡,调制为菜。口感很独特。
猪头肉,陈炉的猪头讲究一净二薄三爽口,尤其是 “净”,陈炉人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用火钎将猪头挑进瓷窑内用火烤,听到油吱吱的响声,取出用瓷片刮净毛渍,反复数次,这样做出来的猪头肉自然干干净净。跟别处做法不同,陈炉的猪头肉切薄片之后也是要加上陈炉当地产的粮食醋调味,酸香的口味在别处也是没吃过。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美食篇
4.锅盔

另外,陈炉还有在瓷窑背上烙成的锅盔,在瓷窑窝子里埋得鸡蛋土豆红薯带皮苞米等等,当然,这些现在并不是很容易吃到。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7:52 编辑

美食篇
顺路去耀县
耀县就是现在铜川市的耀州区,不过铜川人还是习惯性的称呼这里是耀县,从陈炉去耀县30多公里。
耀县的小伙伴强烈推荐的当地特色美食餐厅“耀州第一碗”
第一碗的位置在耀州区锦阳路中段(消防支队南200米)。经营的是耀县“三面”里资历最老的咸汤面。

早在清道光年间,耀州城东街郑玉成的咸汤面便以其“味浓适口,筋韧香辣”而独领风骚。如今,咸汤面几乎成了耀县众多面食的代名词,只要提到耀州,便会想到咸汤面。“耀州第一碗”的门栏上就刻着,“不吃咸汤面,不算到耀县”的字样。既然这样,老板,上面!

还有啥吃的 ?
红糖桂花包,有小时候吃到糖包的味道,一口糖包,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跟陕西其他的面条不同,咸汤面要从前一天晚上做起。
用适量碱水将面粉反复揉和好,扯成或宽或窄的面条,煮熟捞出,凉透,拌上熟菜油,储存在盘里。
第二天清晨,将下过面的汤烧开,放入食盐、小茴香、大茴香、花椒、胡椒、丁香和桂元等十几种原料配成的调合粉,加上豆腐片和捏碎的豆腐块。
将一碗白里透黄的面条,用调好的滚煎煎的汤透几遍,将面透热,浇上原汤,再加上生姜末、生葱(韭)花及油泼辣子,咸汤面就算做好了。
讲究一点的用豆腐、羊血块做配料。作为早饭,经常看到有人端着碗夹着包蹲在店门口吃,也算是耀县的一道风景。



荞面饴烙,酸汤很棒,滋味悠长回味无穷,加上红红火火的油泼辣子,吃起来香辣爽口,赞!


窝窝面,据老板介绍,这道面食据说是清代道光年间,耀县城的一位烹调高手的突发奇想:用鸡蛋和好面,擀切成方丁,然后用筷头顶住面丁从拳心穿过,面丁便呈窝窝头状,再配上磨菇、肉丝、木耳等佐料,烩煮成面。结果后来因年代久远,几近失传。


到20年纪80年代城内五一食堂厨师宋伍存仔细琢磨,让这道名菜重出江湖。如今的窝窝面选料更为考究,主料还是精白面粉,做法依旧,只是佐料增加了不少品种。其中有磨菇、核桃仁、木耳、蛋片、肉米,并配以多种调料,细数下来,不下十种。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其它美图







Rank: 8Rank: 8

经验值
2174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曲江街道
本帖最后由 蓬絮| 于 2015-5-30 17:56 编辑

交通路线
》》地址:
铜川印台区东南15公里的山巅上
》》交通
--自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20公里处的塬上。从西安出发,走“西铜高速”,驱车1个半小时便可抵达。


ps:自驾花费大概在65元
--大巴
在西安火车站对面的“西安汽车站”坐去往铜川的长途车。每天6:00至20:30,每隔15分钟一班,走“西铜高速”,约1个半小时到达,票价23.5元。
到达铜川后,在印台区(老市区)坐公交车前往陈炉镇,约有30公里路。当地交通不算发达,没有“线路”的概念,一定要瞅准公交车的目的地再上车。

--出租车:土豪们可以任性选择打车到铜川,约200—300元。
--门票:不收门票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投诉电话
0919-3185751
(遇到气愤事儿可以打这个电话,但不保证能解决,你懂的~)


大宝贝图的妈妈咪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08941  
爱心活力豆
57  
宝宝生日
2012-01-20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美食探店先锋队队员

不错的地方啊

点评

蓬絮|  有空可以过去逛逛  发表于 2015-6-8 19:31
童妈

硕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经验值
207751  
爱心活力豆
70  
宝宝生日
null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看着挺美的
童妈

硕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经验值
207751  
爱心活力豆
70  
宝宝生日
null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后悔来早了,可以耍赖不

点评

蓬絮|  还是要按规矩来的哦~  发表于 2015-6-8 19:33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小编路线】陈炉古镇——炉火千年不熄的陶瓷古镇,等你来约!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