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8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4-5-12
- 帖子
- 1144
- 积分
- 26906
   
- 经验值
- 26906
- 爱心活力豆
- 2
- 宝宝生日
- 2007-12-06
- 地区:
- 莲湖区
- 街道:
- 土门街道
|
【子衿爸爸】孩子为什么打架?
本帖最后由 子衿爸爸 于 2015-11-3 00:10 编辑
弟弟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哥哥最爱干的事情,是先问我:弟弟在哪里?然后径直跑进弟弟的卧室,用手指头去“够”他的眼睛。
我并没有对他太生气,一方面是因为弟弟的床很高而且栏杆很密,哥哥的手不能真地伸进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知道有朋友的大孩子将新生的弟妹当“沙袋”的。生性善良敏感的哥哥此时不过是不适应弟弟的出生分走了原来完全属于他的母亲的关注而已。
孩子打人的动机很多,有些可能是你不理解或是想不到的。但孩子打人的时候,你一定要告诉自己,孩子天性是要讨好权威和父母的,他打人,一定有原因。找到这个原因,你也许可以解决孩子的打人问题,找不到,你仍然要相信你的孩子是善良优秀的。
因为打人不过是成长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孩子在其中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以社会允许和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如果你可以包容他,忍受一段时间的“煎熬”,也许一切就会不一样了。
孩子的理由:
一. 焦虑
小朋友的一天其实也是可以充满困难和烦恼的。
妈妈一定要我自己系鞋带,好不容易系上了妈妈又说穿反了;乔乔把我搭的积木推倒了;我就是不想穿那件外套,可是天气又冷得要命。
种种小事积累起来,我们可能就有了一个心中气呼呼的孩子。想做而没有能力做或者不被允许做的时候,身体不适的时候,被他人打搅干扰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焦虑愤怒或情绪低沉,孩子也一样。但成人可以以种种方式排解或解决,孩子却还没学会。
儿童发展专家和作者,W. George Scarlett, Ph.D.说:“人就是要偶尔生气和感到被挫败的。成长意味着掌握好的方式来对付自己的愤怒和挫败感。但我们没有人可以自己来帮自己做到。”
当孩子没有得到帮助的时候,他对付自己的“愤怒和挫败感”的直接手段,往往就是打。
二. 不善表达
孩子天性是知道什么公正什么不公正的,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对待,他一定会以某种方式来寻求平衡,有的孩子哭闹,有的孩子告状,有的孩子跟人争执甚至谩骂,有的孩子,当其用嘴巴来讲道理的能力跟身体力量和速度的发展不成正比时,可能选择打人。
孩子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女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人生的发育早期是普遍优于男孩的,因此,你很少看见伶牙俐齿的女孩会诉诸拳头来解决问题,因为她们已经发现语言其实更有威力。而那些爱告状的孩子也往往不爱打架,因为语言已经帮助他们宣泄了不平感和屈辱感。
三. 炫耀武力,争取关注
打架常常是孩子争取关注的一个方式。因为哪怕是负面关注,也是关注。
朋友的儿子在一所昂贵的幼儿园就读,总是打架,每天早上都赖着不要去上学。今年,因为搬家,换了一家幼儿园。结果,孩子像花儿一样地开放了。每天积极去上学,再也没听说过打人,甚至开始分享。朋友说,她现在才明白,儿子精力旺盛,原来的老师不断约束打击他,孩子觉得得不到肯定,转而通过打人来吸取关注。
父母的原因:
一. 粗暴的处理方式
作为父母,你是如何处理争端的,压力太大的时候如何反应,生气的时候怎么自我控制,这些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如果家长是反对打架的,孩子自然会受影响。根据美国人对中学生所作的调查,发现父母对打架的态度对孩子影响最大。严格禁止以打架或其他激烈的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的父母,往往更可能拥有不打架的孩子。
孩子打架时成人如何反应和应对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如果成人大喊大叫,羞辱孩子,本来可能很快忘怀的小争端会演变成孩子心中隐藏的怒火,迟早再次以拳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过激的反应容易深化孩子之间的矛盾,形成心理定势,使孩子每到某种熟悉的环境就本能地想碰撞推搡,动手动脚。
二. 父母关系不良
一个网友告诉我说她的孩子总是打人咬人,她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没有效果,然后又告诉我她和丈夫经常吵闹,她心情烦恼,觉得婚姻前途莫测。
这样的情况下,我直接告诉她,先跟你的先生解决你们关系中的问题。如果已经到了彻底破裂的地步,那么即使9岁前父母离婚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和情绪的打击,也比父母凑合在一起,让孩子长期处于一个动荡不安充满暴力和威胁的环境好。亲身经历了父母冲突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现不良行为,而打人只是第一步。
孩子可能不说出来,甚至看你们打闹都不会哭出来,但他/她还是会担忧,会害怕,会感觉焦躁。他不会知道你们在争吵什么,但他不想要你们吵架。而成人对自己情绪不加控制的放纵,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
鲁道夫·谢弗指出:“儿童应对压力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天生的气质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受到父母提供帮助的方式的影响……在一个充满冲突的家庭中,孩子不断地目睹消极情绪的爆发,他们就不会有控制自己情绪的动机。”
我的一个朋友跟丈夫吵架之前,先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爱你,但是爸爸妈妈意见不一样,要讨论点事情,可能声音比较大,你去自己房间跟阿姨玩好吗?
次数多了,这个小女孩后来甚至会跑过去敲父母卧室的门:你们吵完了吗?
大人如此冷静克制,小孩子当然不会去打人,但从小如此,长大后对家庭和两性关系的看法又会怎样?
(文章源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