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82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26906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7-12-06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土门街道

活动队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00:0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子衿爸爸 于 2015-11-3 00:07 编辑

       两个孩子忽然扭打起来,弟弟被推倒在地,那孩子的家长连声道歉,我说:没关系没关系,只要你们孩子没伤着就好!
 这是我的真心话。因为我知道小朋友冬天的时候穿得像棉猴似的,怎么也摔不了多痛,但如果弟弟打了别人,而偏巧对方大人很在意,从此耿耿于怀,那我们在小区里就难做人了。
  曾经在小区里看到两个爷爷奶奶把一对双胞胎匆匆忙忙地推着散步,从来不放他们下来,也不带到游乐场上去玩,就因为他们“总是打人”。那时看着老人尴尬的表情,我觉得他们比那些被打的孩子(两三岁的孩子实在给别的孩子带来不了多少伤害)更值得同情。
  在我们这个社会,孩子打人是件大事。可是确实是有孩子要打人的,而且还经常发生,怎么办?
  及时处理——
  口头警告和劝阻:
     在孩子打人之后拉住他的双手,看着他的眼睛,坚定地对他说:不能打人。
  对于一些“初犯”的小朋友,尤其是不过一两岁的孩子,这种方法最有效果。因为他们打人不会是为了伤害谁,可能是偶尔一次打人,发现有一定效果和反应后,才开始接着打。如果你冷静理智就事论事地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随即转移他的注意力,做其他的事情,从而破坏他的“打架情绪”,他很可能就此罢手了。
  另有一些孩子,却可能只听到了“不许打人”的后面一半,而更来劲了。对这样的孩子,不妨换个积极的句式:“告诉我你想要什么”——如果孩子想要拿到什么东西而得不到,或者“轻轻的,轻轻的”——如果孩子是想跟别的小朋友亲密接触,或者“跟人家说‘请让一下’”——如果孩子跑动中嫌人碍事拨拉开其他孩子。
  有时跟孩子重复地说不许打人,其实是把打人这个概念灌输给孩子。不如告诉或演示给孩子看什么是你更宁愿看到的举止和行为。
  立刻撤退:
  孩子如果在游乐场上打人,立刻带他离开,对他是一个教训,也避免你在别的父母面前的尴尬。
  在家里玩耍,被你碰翻了宝塔,孩子打你,告诉他说:再打妈妈就不跟你玩了。真的再打,你立刻起身去客厅自己看杂志去。
  一些孩子几次下来就“懂”了,一些孩子倔强得厉害,不依不饶的话,为了避免矛盾升级,先给自己找个台阶:“5分钟后我们再开始”。
  也有主张使用定时隔离的办法的,但有些孩子会因此变得更暴躁,小事可能变成大事,影响整体情绪,也不划算。
  5分钟原则:
  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打起来的话,试试“五分钟原则”:东西是你的,但是小朋友也想玩。你玩5分钟,然后小朋友玩。不同意?那么我就把玩具拿走暂时帮你保管一下。一个小时后再还给你。
  后果教育:
   我不主张做强硬的妈妈,但是有时让孩子看清后果往往会对约束孩子有奇效。
   弟弟一度总是打哥哥,一件偶然的事情减少了他的打人频率:上了小学第一天回来的的哥哥忽然回手了。弟弟大吃一惊,那天下午几乎没有再动过手。另一件事则彻底让他住了手:我威胁说周末没有吃人鱼游戏——弟弟酷爱的电脑游戏。他不信,我果然关掉电脑,他哭了,很伤心,但后来打哥哥就很少了。
  未雨绸缪:
  一个方法是未雨绸缪,看到孩子开始焦虑快要动手的时候,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点别的事情做。不用提打人的事情,就当什么都没有或即将发生。这个办法多做几次,可以打破孩子打人的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打人,试了什么办法都没效果,那么就你就自己辛苦点,时刻观察孩子,看到问题要发生了就先去转移他的注意力,或解决他的问题。暂时不要指望你自己能舒心惬意地跟其他妈妈聊天,站在离孩子触手可及的距离内,严密看护自己和别人的孩子。
  从“头”对付——
  化解焦虑:
  如果孩子是因为没有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焦虑和烦躁而打人,那么跟他说他可以焦虑,但不能打人。跟他说他可以告诉你,你可以帮助他。同时可以演示给他看在焦虑的时候可以怎么办。或者给他一个方式来“泄愤”。比如给孩子一个软球,让他养成习惯,愤怒的时候就去猛击一汽。鼓励孩子心情烦恼的时候自己去书架上拿一本书来看也是一个好办法。
  另外,从小培养孩子多种兴趣,成为一个内心和生活都丰富的人,对孩子幼时以及成年后的自我情绪调节都有好处。一个朋友从小喜欢游泳,后来做到了专业水准,如今是商人,他说他化解工作压力的办法就是跳进游泳池里,几圈下来,心情顿时开朗。
  提供身体接触的机会:
  很多孩子喜欢跟人的身体接触。他们可能并不似要去打人,而是喜欢去碰撞别的孩子,在碰撞中得到某种满足。对这样的孩子,不妨索性给他一个机会满足:跟他玩摔跤游戏。
  摔跤开始前先跟孩子三令五申不能踢人,抓人和咬人,否则立刻结束,然后大人(爸爸们,上吧!)就可以跟小朋友名正言顺地“打”一场了。周末早上爸爸妈妈的大床,或者平时客厅里厚厚的地毯都是最佳的战场。
  如果每次孩子聚会都会打闹得厉害,那么,索性以后就找外面空旷的地方去让他们疯一个够。给他们机会消耗能量,疯玩疯跑过的孩子往往再没有心情和力量去发威。
  特别时间:
  给孩子一个特别时间,专门陪他,“讨好”他,也可以帮助你“软化”孩子,在冲突的时候更容易获得孩子的合作和妥协。办法很简单,一天里定一个时间出来,半小时,1小时,根据你自己的安排,让孩子挑选一件他想做的事情,或者是玩游戏,或者念书,反正是孩子喜欢的事情,然后你就全心全意地陪他,“捧”他:在这段时间内,无论他做了什么,你都示以积极鼓励的态度,避免任何批评或否定。几次下来,你一定会感到在亲子关系和合作上的变化。
  尊重孩子:
  孩子打人,有时是因为别的事情不如意,比如幼儿园里最近被一个新来的小朋友欺负了。为了避免孩子心情烦躁,在家里创造一个低压力高尊重的环境。
    尊重孩子的感觉,偶尔让步,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合作。弟弟喜欢用较冷的水洗澡,哥哥则喜欢热水,我本身喜欢热水,冬天尤其觉得一定要水热,结果小儿子总是反感洗澡。有一天,大儿子去洗澡了,小儿子本能地说:我也要洗吗?我灵光一闪,说:水有点热,我知道你喜欢冷水,你等会儿再去吧。小儿子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很“成人”很理解地说:是啊。
  过了一会儿,我跟小儿子说:水冷了,我们洗澡去吧。他立刻就去了。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冷酷爱拒绝的妈妈更容易拥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你当然需要家里有规可循,但是同时也要参照一下孩子本身的节奏,感受和愿望。穿一下孩子的“鞋子”:如果你总是被拒绝或干预,哪怕总有一个道理在后面,你也不会觉得开心吧。次数多了,郁闷久了,你可能要么顶回去,要么干脆置之不理吧。孩子也一样。太多的干预和拒绝让他们更容易反抗。
  避免应对过激:
  孩子打架时成人如何反应和应对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如果成人大喊大叫,羞辱孩子,本来可能很快忘怀的小争端会演变成孩子心中的怒火,再次以拳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深化孩子间的矛盾,容易形成习惯——孩子一到某种熟悉的环境就本能地想碰撞推搡,动手动脚。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26906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7-12-06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土门街道

活动队长

【子衿爸爸】孩子为什么打架?

本帖最后由 子衿爸爸 于 2015-11-3 00:10 编辑

      弟弟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哥哥最爱干的事情,是先问我:弟弟在哪里?然后径直跑进弟弟的卧室,用手指头去“够”他的眼睛。
  我并没有对他太生气,一方面是因为弟弟的床很高而且栏杆很密,哥哥的手不能真地伸进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知道有朋友的大孩子将新生的弟妹当“沙袋”的。生性善良敏感的哥哥此时不过是不适应弟弟的出生分走了原来完全属于他的母亲的关注而已。
  孩子打人的动机很多,有些可能是你不理解或是想不到的。但孩子打人的时候,你一定要告诉自己,孩子天性是要讨好权威和父母的,他打人,一定有原因。找到这个原因,你也许可以解决孩子的打人问题,找不到,你仍然要相信你的孩子是善良优秀的。
  因为打人不过是成长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孩子在其中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以社会允许和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如果你可以包容他,忍受一段时间的“煎熬”,也许一切就会不一样了。
  孩子的理由:
  一. 焦虑
  小朋友的一天其实也是可以充满困难和烦恼的。
  妈妈一定要我自己系鞋带,好不容易系上了妈妈又说穿反了;乔乔把我搭的积木推倒了;我就是不想穿那件外套,可是天气又冷得要命。
  种种小事积累起来,我们可能就有了一个心中气呼呼的孩子。想做而没有能力做或者不被允许做的时候,身体不适的时候,被他人打搅干扰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焦虑愤怒或情绪低沉,孩子也一样。但成人可以以种种方式排解或解决,孩子却还没学会。
  儿童发展专家和作者,W. George Scarlett, Ph.D.说:“人就是要偶尔生气和感到被挫败的。成长意味着掌握好的方式来对付自己的愤怒和挫败感。但我们没有人可以自己来帮自己做到。”
  当孩子没有得到帮助的时候,他对付自己的“愤怒和挫败感”的直接手段,往往就是打。
  二. 不善表达
  孩子天性是知道什么公正什么不公正的,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对待,他一定会以某种方式来寻求平衡,有的孩子哭闹,有的孩子告状,有的孩子跟人争执甚至谩骂,有的孩子,当其用嘴巴来讲道理的能力跟身体力量和速度的发展不成正比时,可能选择打人。
  孩子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女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人生的发育早期是普遍优于男孩的,因此,你很少看见伶牙俐齿的女孩会诉诸拳头来解决问题,因为她们已经发现语言其实更有威力。而那些爱告状的孩子也往往不爱打架,因为语言已经帮助他们宣泄了不平感和屈辱感。
  三. 炫耀武力,争取关注
  打架常常是孩子争取关注的一个方式。因为哪怕是负面关注,也是关注。
  朋友的儿子在一所昂贵的幼儿园就读,总是打架,每天早上都赖着不要去上学。今年,因为搬家,换了一家幼儿园。结果,孩子像花儿一样地开放了。每天积极去上学,再也没听说过打人,甚至开始分享。朋友说,她现在才明白,儿子精力旺盛,原来的老师不断约束打击他,孩子觉得得不到肯定,转而通过打人来吸取关注。
  父母的原因:
  一. 粗暴的处理方式
  作为父母,你是如何处理争端的,压力太大的时候如何反应,生气的时候怎么自我控制,这些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如果家长是反对打架的,孩子自然会受影响。根据美国人对中学生所作的调查,发现父母对打架的态度对孩子影响最大。严格禁止以打架或其他激烈的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的父母,往往更可能拥有不打架的孩子。
  孩子打架时成人如何反应和应对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如果成人大喊大叫,羞辱孩子,本来可能很快忘怀的小争端会演变成孩子心中隐藏的怒火,迟早再次以拳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过激的反应容易深化孩子之间的矛盾,形成心理定势,使孩子每到某种熟悉的环境就本能地想碰撞推搡,动手动脚。
  二. 父母关系不良
  一个网友告诉我说她的孩子总是打人咬人,她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没有效果,然后又告诉我她和丈夫经常吵闹,她心情烦恼,觉得婚姻前途莫测。
    这样的情况下,我直接告诉她,先跟你的先生解决你们关系中的问题。如果已经到了彻底破裂的地步,那么即使9岁前父母离婚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和情绪的打击,也比父母凑合在一起,让孩子长期处于一个动荡不安充满暴力和威胁的环境好。亲身经历了父母冲突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现不良行为,而打人只是第一步。
  孩子可能不说出来,甚至看你们打闹都不会哭出来,但他/她还是会担忧,会害怕,会感觉焦躁。他不会知道你们在争吵什么,但他不想要你们吵架。而成人对自己情绪不加控制的放纵,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
  鲁道夫·谢弗指出:“儿童应对压力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天生的气质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受到父母提供帮助的方式的影响……在一个充满冲突的家庭中,孩子不断地目睹消极情绪的爆发,他们就不会有控制自己情绪的动机。”
  我的一个朋友跟丈夫吵架之前,先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爱你,但是爸爸妈妈意见不一样,要讨论点事情,可能声音比较大,你去自己房间跟阿姨玩好吗?
  次数多了,这个小女孩后来甚至会跑过去敲父母卧室的门:你们吵完了吗?
  大人如此冷静克制,小孩子当然不会去打人,但从小如此,长大后对家庭和两性关系的看法又会怎样?

(文章源自网络)

虎妞儿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94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8-28 
地区:
长安区
街道:
郭杜街道
我该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
虎妞儿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94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8-28 
地区:
长安区
街道:
郭杜街道
有些家长,孩子打了人,连对不起都不说,直接就拉着孩子走了,这样的家长,真的让人很无语,我女儿小时候在广场玩儿,被一个比她大的男孩子撞倒在地上,鼻子嘴巴都擦破了,对方家长连问都没问一声,抱起小孩子就走了,这样的家长,真的够够的!没素质!当时女儿是她奶奶带出去的,我下班回家才看到,孩子鼻子和嘴巴都肿了,到现在鼻子上还有个印子,想想 就很火大!想起来就不由的想诅咒那样的家长~!

Rank: 8Rank: 8

经验值
7939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14-02-04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鱼化寨街道
两个孩子就是容易有这方面的问题,要好好解决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子衿爸爸】孩子打架怎么办?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