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164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5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秦都区
街道:
人民路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6:5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病从口入”,对于3岁前的小孩饮食是有讲究的,我们应该听说过,3岁前的小孩不能吃鱼和肉,可是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
  先唠唠为什么“鱼生火”?为什么俗语说“鱼生火”?鱼在寒凉的水里应该性寒啊?大家都知道物极必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鳞部鲤鱼篇讲:“《时珍曰》按丹溪朱氏言:诸鱼在水,无一息之停,皆能动风动火,不独鲤也。”,“至阴之物,阴极则阳复。”虽然鱼在水里极寒湿的环境中生活,但肌体要产生足够的热量才能抵御寒冷,才能不停地游来游去,所以鱼的性质反而是热性的,吃了爱上火。不信?你今晚吃鱼,明早大便就不痛快。
  鱼,民间还称之为“发物”,婴幼儿时期身体内分泌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各种酶的分泌还没有健全,过早接触“发物”会在体内形成过敏源,引起致敏应答反应,爱生湿疹爱生疮,长大了爱起头皮屑。3岁后身体的各种酶已经健全了再吃,相对来说风险就小得多了。
  再谈谈猪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猪肉性微寒,有小毒,多吃生湿气多痰。他说“凡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病人金疮者尤甚。”性微寒的肉食进入体内,身体就得动用热能来对抗消化,不小心热能调过头了就上火了,如果不及时调理,久之孩子就出现地图舌、手脚心热、大便干粪头、睡觉碾转反侧、爱趴着睡觉等一系列阴虚火大的体征。多吃肉生湿多痰,湿在体内是水肿,痰在体内就是脂肪。所以吃肉多会发胖,而且是臃肿的胖。这样的孩子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弱,经常爱感冒得肺炎,也就是专家教授们说的易感儿。
  有的家长疑惑:听专家讲鱼和肉含铁高最有营养,多吃可以防止孩子贫血,如果不给孩子吃鱼和肉孩子不是没营养了吗?贫血了怎么办?亲,鱼和肉再怎么有营养,3岁前的孩子身体还不具备条件吸收又有什么用?只能给孩子那还不健全的脾胃肝肾增加负担给稚嫩的身体造成伤害。再说了孩子3岁前不吃鱼和肉不是还有黑木耳、菠菜、蛋黄、奶、桃子、樱桃等这些含铁量极高的蔬菜水果蛋奶吗?
  什么最有营养?《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我们看蔬菜的“蔬”,草字头,底下是个疏通的“疏”字,寓意就是它有疏通气血的作用。再看那荤菜的“荤”字,和“晕”字相通,也就是说越吃荤脑袋越糊涂。
  俗语说:“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米面最养人。”,米面是植物的种子,是精华,是地球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物质,最适合中国人的消化系统,祖祖辈辈都以它为主食,只要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米面蔬菜水果蛋奶的营养足够3岁前身体发育需要的。如果孩子有缺铁的症状和体征(贫血),那不是因为吃进身体的含铁食物不足,而是因为孩子先天不足或后天长期喂养不当消化功能紊乱造成的,家长应第一时间请小儿推拿师,很快就能调好了。
  现在的80后、90后大多相信那些砖家叫兽讲什么科学育儿,科学是什么?科学是通过实验室出来的宏观数据,就像一个统一刻好的模子,而小儿的先天体质DNA各不相同,怎么能用一个模子来套养呢?
  谈到科学,那么我也从现代科学角度来阐述过早给孩子吃鱼、肉的危害:
  1.肉内含大量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血脂高造成肥胖
  2.鱼、肉所含蛋白质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代谢出大量的尿素、肌苷、非蛋白氮、硫化氢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吃高蛋白食物大便特臭就是这个原因),这些毒物需要肝脏来解毒、肾脏来排泄,而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肝肾功能发育还不完善非常幼稚,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会对孩子的肝肾造成负担,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紊乱,甚至会引起蛋白尿,黄疸。
  3.现在大部分的鱼和肉都是饲料添加剂喂大的,经常有报道曝光养殖的鱼和肉检测出添加剂严重超标的新闻。添加剂中的抗生素和激素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的危害那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因此,我们在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些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经验值
55909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null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干脆什么也别吃算了!
现在什么东西没有添加剂,添加剂也不是违禁添加的东西,无知的小白,先普及点常识在来乱扯。
来自[移动wap版]

Rank: 1

经验值
8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我女儿从小吃鱼吃虾
来自[同城圈Android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为什么3岁前的小孩不能吃鱼和肉?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