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吗?人一旦与自然长时间完全断裂,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心理问题。有医师认为,人体是个生物电磁场,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大电磁场中,一旦大自然的平衡更改或被阻挡,身心就会引发各种的病态、不舒服,我们身边各种现代化的物质都是不导电的物质,使我们每天都在“ 绝缘体” 的世界中生活,没有与“ 地气” 相通,释放负电荷,人们很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 人的心智是通过感官和知觉形成在思维上的认知整合、判断、推理,如果孩子们没有真实的认知,没有与自然的接触,没有在自然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他们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人类完整的知识结构应包括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等等多方面,而不是目前很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在盲目追随的仅仅文化知识一种,而造成了其他方面知识的缺失。理查德· 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 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中曾指出,“ 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 。
你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吗? 趁着假期,带着孩子全家一起去走进大自然吧。
有个孩子在一天天长大, 他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他就成了它。 那东西在后来的某一天,某几年或岁月流转中,又成了他的一部分。 早先见到的丁香花成了这孩子一部分, 还有树,红红白白的牵牛花,青青绿绿的三叶草; 还有那鹟鸟的歌声, 还有那三月的羔羊,粉红的猪仔,驴崽和牛犊都变成了他。 ——沃尔特.惠特曼
“妈妈,这块田地播散出的紫云英种子,只长出了几株植物。冬天太冷了,它们全都在睡觉,春天来了,只有这些醒了的种子长出了手脚爬出了地面,那些没有醒了的种子会睡到明年春天吧。”
“妈妈,你看!这个草地上有一个秘密的蚂蚁王国,里面有好多蚂蚁。它们一定是一家人,我看到了大个子的蚂蚁爸爸、蚂蚁妈妈,还有许多小个子的蚂蚁宝宝们。”
“妈妈,这有条通向丛林的小路,路的尽头会不会有一个魔法王国,里面住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呢,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妈妈,你也过来贴着这棵发了好多绿芽的大树,我听到了大树心跳的声音,大树想和我说话呢。快过来挠挠大树的树窝,你看,大树在笑,它上面的小绿芽也都在笑。”
五岁多的暄儿带着好奇与想象走进了春天里,在大自然中像一只小鸟一样快活。用明亮的双眼观察着这美丽的春色,用纯净的内心感知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秘密。
能感受大地自然之美的人,将会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每个人都是自然之子,孩子需要自然来开发他们的感官,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已是而立之年的孩子妈妈,在自然中也不过是个大孩子。走进自然,不禁会全然接受着她的滋养和安抚,再一次拾回对美好事物的感觉。
记忆中第一次受到自然的感触,是在儿时。几岁的年龄,在黄梅老家,天气晴朗时,站在田地中,眺望远方,便可以清楚的看到远方的大山。蓝天、白云、大山、乡村,这样的景色对于年幼的我是完美与宁静的,什么是永恒?自然中这些景象给我留下了永久的深刻印象。对于一个生命的个体,这就是永恒。现在性格中喜欢安静,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画面已经在生命中烙下了印记。
带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踏青吧,用脚来量下春天。席慕蓉曾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有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她就没有办法教他美术。这是自然带给孩子的力量,也会不止于此。蝴蝶家罗伯特在教授孩子昆虫知识时,会将一只活的蝴蝶放在孩子鼻子上。鼻子对它们来说,好像是十分理想的可供休息的树枝或晒太阳的地方,昆虫们往往会停上一阵才会飞走。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轻微的瘙痒,近在咫尺的各种颜色,虫子们还伸出舌头来到处探寻汗珠。但除了有趣之外,这里还包含了一种启蒙。
和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撒欢吧,玩也是最好的教育。当然,增加了户外运动,孩子能量消耗多了,自然吃的也会多些。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孩子爱上吃饭,也会变的简箪!不要试图约束孩子,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受伤,自由自在的探索,是他们认识世界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