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4 | 浏览: 222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12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0-03-12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3:0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六年级有3个班,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至少有{         }人获奖才能保障一定有4名同学同班。
这个题怎么做啊,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啊?有会的指点下,谢谢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12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0-03-12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用“四舍五入法”把某些自然数百位后的尾数省略,可以得到近似数5000,这个近似数与准确数之间的差的最大值是多少?
        这个题目怎么做?考什么知识点?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9611  
爱心活力豆
5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本帖最后由 lxiao418 于 2011-5-6 22:41 编辑

第一题考察抽屉原理。
思路:若考虑最利化原则,那只需要在一个班取四个人,则最少,但事实不能保证只取四个人就恰好四个人出自一个班。所以,此类问题要考虑最不利原则,也就是命最背原则。第一轮,三个班每班取一人,共取三人,第二轮,三个班每班取一个,再取三人,第三轮,三个班每班取一人,又取三人,此时,已有九人,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班,每个班三人,那么,第四轮,随便在任何一个班取一人,共取十人,就可保证至少有四人在一个班。

这种题在西安小升初考试中属低频、低分题,不会无防。

第二题,“把某些自然数百位后的尾数省略”,应该是精确到十位,在十位上满五进一。
既然是四舍五入,那么,
原数最小是4950,最大是5049。十分四舍五入后都是5000,此两数与5000分别相减求差,即5000-4950=50。5049-5000=49。根据题要求,取50.

分析若有不妥,欢迎交流。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8998  
爱心活力豆
8  
宝宝生日
2000-01-18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第一题MS很简单的,第二题感觉55,不知对不?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12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0-03-12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回复 lxiao418 的帖子

十分感谢您,我孩子这次考试这两道题都不会,压根一点思路都没有,我也不会做。连是什么问题都不知道。四舍五入那题就是那么出的。我就想不明白这些题目是怎么编出来的,哎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12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0-03-12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第一题目,我孩子答4,不对,也不知道正确答案,如今李老师给解出来了。第2道答案是50。我们也没有回答正确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12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0-03-12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为什么越学越感觉不会呢?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12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0-03-12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茫然的厉害,孩子也很努力,可成绩就是不稳定,马上升学,我的心啊,折磨的,想找个家教,去哪里找?再报和班吧,万一和现在的冲突怎么办?上帝啊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5512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2-10-27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学习了。
但第一题的答案是至少10人,也就是说少于10人,则不可能有4人同班。但我认为9人也能出现4人同班,也就是说“为什么要采用最不利原则呢?”题目没有规定必须采用最不利原则,现实生活中最利化原则完全可能出现。
那我采用最利化原则行吗?。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9611  
爱心活力豆
5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回复 卉妈@xa 的帖子

若是十人以内,有可能,但不能保证。
若要保证有四个人同班,必须最少十人。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9611  
爱心活力豆
5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回复 追梦的大树 的帖子

关注小升初,欢迎进入本人所建论坛,西安家庭教育网,关注我谈奥数、小升初专区、和奥数题库等相关版块。
因妈网不能发网站连接,可站内留下您的邮箱。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12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0-03-12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太感谢您了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5512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2-10-27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可以理解,关键在“保证”这两个字上。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353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8-05-20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本帖最后由 倩倩妈@xa 于 2011-5-8 00:23 编辑

说说我对奥数的看法,这看法来自我本人做了几十套小升初奥数题后的体会。

先说背景。我(哦,对了,我是倩倩爸,以前发的贴子里曾一再声明过)大学学的是文科某专业,最后一年接触数学是高三,距现在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
宝宝马上3岁了,准备将来自己根据宝宝的学习情况辅导她学习奥数,所以最近就开始接触奥数(之前从未接触过)。我个人不赞同先学习解题技巧,然后根据技巧去解奥数题的学习方法,所以我没有看任何奥数辅导的书,而是直接着手做网上流传的几十套小升初的奥数题(目前做了不到20套)。实话实说,这些题,以我成人的智力水平(虽然学文科,智商应该也不算太低,中等或中等偏上应该是有的吧),近一半是“难题”,有少数题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做了这些题,更加验证了我之前对奥数的认识:奥数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思维,但前提是孩子必须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天赋),任何赶鸭子上架硬逼孩子学奥数的方法都将徒劳无功的,不但徒劳无功,还可能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打击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的痛苦。即便是奥数班里学的比较好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对“奥数”特有的技巧、思路掌握的比较熟练而已,本质上来说,不过是机械的解奥数提题机器。奥数的最佳学习方法,应该是不学习任何解题的技巧和思路,而是根据孩子的数学程度,给予其难度适中的题目的,让孩子自己思考、解答,家长可以以平等讨论的方式,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所以,个人认为,数学天赋上等的孩子,可以不学技巧(或只是入门时简单接触技巧)自己会解奥数题,中等的孩子,学了技巧(参加培训班)后会解奥数题,中等之下的孩子,技巧学不会(或者说学了也不会)。

所以,如果真是为孩子好而让孩子学奥数,那就自己在家辅导吧,不要催,不要逼,孩子学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如果做父母的都完全不会解奥数,还是不要太强求孩子了吧。至于上了奥数班,但每次奥数考试成绩都比较低的,个人觉得,要是真为孩子好,还是不要让孩子继续上奥数班了。

PS:本来想长篇大论,但因为累了,想早点休息,所以观点出来的比较突兀。声明,一家之言,仅供讨论。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5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北关街道
52挺热闹的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5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北关街道
挺热闹的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5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北关街道
挺热闹的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5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北关街道
挺热闹的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5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北关街道
挺热闹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在线等答案,奥数题求解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