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301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经验值
412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1:0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美翼新概念幼教 于 2017-3-14 11:12 编辑


        苹果过敏、香蕉过敏、鸡蛋过敏,虾肉过敏、牛肉过敏、坚果过敏……在仔细调查和统计完宝贝们的过敏源后,新概念五幼积极践行集团“大服务观”,在集团后勤管理部的相关要求下,根据部分幼儿的特殊需求对集团带量食谱部分食材进行了同等营养成分替换,厨房特别增加过敏幼儿特殊餐制作环节。自此,园里每个孩子每天都能吃到营养全面又合口味的饭菜。
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解过敏幼儿用餐难题
        据新概念五幼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与家长沟通了解等,园所后勤相关人员一致发现园里对一些常见食材过敏的宝贝数见不鲜,几乎每班一名。因为担心出现过敏反应,这些孩子中有的家长提出每日给幼儿送餐,不仅非常不便,且这一做法不符合集团幼儿园“严禁外来食物入园”的规定,还有个别幼儿因为担心过敏放弃入园。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新概念五幼园领导提出尝试为这部分幼儿单独烹饪。“因为我们的厨房人员每天要做近三百名幼儿的饭菜,单独烹饪非常花费时间,而且每个孩子的过敏源也是各式各样,有时候午餐的汤类都要制作三、四种,难以保证孩子按时用餐”。
        2016年,新概念五幼相关行政领导组织教师及保健员共同对幼儿的过敏食材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为了保证幼儿健康,首先我们要严格区分过敏食材和挑食这两种情况,对挑食的幼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与纠正”,新概念五幼副园长田甜告诉笔者,“也要考虑到厨房里能否按时制作出来,我们经与集团商量,考虑为这些孩子集中制作特殊餐。通过我们认真的汇总分析,全园幼儿的过敏食材主要有几大类”。
制定过敏幼儿食谱 专人烹饪配餐分餐
        2016年,新概念五幼相关人员联合家长、教师、保健员、集团后勤管理部相关人员共同研讨和制定出食谱同等营养成分替换方案,并在园所显著位置向家长朋友公示。在不影响集团带量食谱营养结构的前提下,一份针对过敏幼儿的带量食谱出炉,鸡蛋替换成了富含植物蛋白的豆干,牛肉替换成排骨,虾肉替换成鸡脯肉,牛奶替换燕麦粥等。 每日,除了制作那两百多名幼儿餐点外,新概念五幼由专人为过敏幼儿烹饪,并由专人配餐和分餐,让每个孩子都能按时吃到营养均衡又合口味的饭菜。
集思广益持续优化 让家长满意放心
        一年来,新概念五幼幼儿因饭菜或水果出现过敏反应的现象大幅度减少,孩子们放心大口地用餐,也为许多家长朋友解决了后顾之忧。2016年,新概念五幼还增设了“厨房开放日”,方便家长朋友定期走进和了解幼儿园厨房工作,广纳家长意见与建议不断提升改进,共同提升园所后勤管理与家园共育工作水平。
        “我们是服务单位,要不断思考如何做能让孩子开心、家长满意,办法总比困难多,也是结合我们集团‘大服务观’与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对我们的后勤工作流程的一个优化与提升,”新概念五幼田园长说。
新概念幼教:扎实践行“大服务观”保障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近年来,新概念幼教集团严格按照“大服务观”与精细化管理各项要求扎实开展后勤服务工作。2016年,集团旗下各园分别结合实际为幼儿打造精细化与个性化后勤服务,让每一位孩子吃得健康、吃得开心,让家长满意放心。集团还多部门联动共同组织开展幼儿“好习惯养成”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礼仪与习惯,全力保障幼儿在新概念幼教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新概念五幼家长阅览带量食谱公示)
(新概念五幼特殊餐替换方案)


(新概念五幼厨房人员为虾肉过敏幼儿炖排骨)


(新概念幼教集团扎实践行“大服务观”让幼儿满意家长放心)

(通讯员:杨舒涵 报道)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新概念幼教】集团园所为过敏宝宝“开小灶”悉心烹制营养合口三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