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3-23
- 帖子
- 94
- 积分
- 685

- 经验值
- 59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9-10-01
- 地区:
- 高新区
- 街道:
- 高新区
|
强生有毒事件 强生产品有毒事件哪些产品有毒
“强生婴幼儿用品在美国被检出有毒物质”引发争议,而强生公司坚称产品安全。据悉,部分强生用品已在台湾、上海个别超市下架,目前,国家药监局已介入调查。
据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消费者组织发布报告称,被消费者熟悉的强生、帮宝适等知名品牌的婴儿卫浴产品中含有少量甲醛和“1,4-二氧杂环乙烷”有毒物质,并指出商家并没有把这些有毒物质含量在商品标签上列出,这是对消费者的隐瞒。
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对此声明称,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组织发现的微量化合物成分是来源于为保证婴儿产品质地温和并避免细菌繁殖而采用的产品生产过程的副产物。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和全球其他的政府相关机构均认可在这一水平微量成分的安全性。
强生委托的公关公司称,强生产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暂时不会在国内市场将产品下架。至于台湾和上海地区出现的下架行为,公关公司表示属于商家经营考虑,具体原因有待调查。对于有婴幼儿出现的过敏症状,该公司表示属于个案,强生有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
北京华联BHG、物美、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均未对强生产品实施下架,多个商家表示消费者“咨询强生产品是否安全的人不少”,而部分超市强生产品的销量有下降趋势,仅物美超市近日强生婴幼儿产品的销量就下降了20%。记者随机采访超市消费者,多数人表示希望得到相关部门说法,在没有得到权威解释前,会暂时给孩子停用。
据化妆品行业专家称,目前我国对化妆品中微量的甲醛含量并没相应的检测标准,只靠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分析报告,标明化妆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目前国家对释放甲醛类防腐剂没有禁用,只是对防腐剂有个限量的规定,同时主要检测的是菌落等卫生指标。
记者昨天了解到,质检总局否认介入调查强生事件,而国家药监局则表示密切关注此事,有关司局正在对相关产品进行调查。
用了强生很后悔女儿差点被毁容
然而,早在“有毒事件”发布前的3月6日,一网名为“靠近听竹”的成都妈妈在网上发布了《强生差点把我女儿毁容》的帖子。帖子中这样描述:“去年11月,我购买了强生婴儿润肤霜,当晚给1岁的女儿轩轩使用了。早晨一看,吓坏了,女儿满脸红色的疱!我赶忙带女儿去了儿童医院,医生说是过敏性皮炎,但用了激素喷雾治疗!女儿原本光滑细嫩的皮肤,简直就被毁容了,前前后后我们在成都各大医院就诊了10多次。皮肤遭强生损坏的初期,我女儿根本不能入睡,手要使劲去抓,我们只好给她戴上手套。而且因为口服了抗过敏的药物(咨询医生说,必须使用,否则就有留疤痕的可能!),至今女儿的体质都很差。在我们就诊的几个月里,很多医生和家长都反映强生存在问题,包括不少婴儿因为使用强生产品皮肤过敏,还有孕妇擦强生婴儿用品出现过敏等等。”“靠近听竹”称,2008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给女儿买了强生婴儿用品。
声讨强生
协商赔偿太霸道要求第三方检测
昨日下午,记者和这名姓朱的成都妈妈取得了联系。她说,女儿目前已1岁7个月了,造成伤害后,她给强生(中国)公司拨打了100多次电话都没有解决,后来在媒体的监督下才得到强生单方面的解决。“电视报道第二天,他们就上门了。”一提到该公司提出的解决方式,朱女士也非常不满,“他们根本都不听我们的,说只能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解决。”她说,在协商解决时,对方称是娃娃身体个体差异,不是产品质量问题,只答应退货,另赔付600多元治疗费和打车费,对自己提出的误工、娃娃后期治疗等费用都不考虑。“我当时非常生气,他们说是协商解决,却完全是单方面说了算。”朱女士越说越气。
朱女士称,此事拖了4个多月,直到2月份才解决。目前她女儿的病情基本好转,但只要一哭闹和激动,脸上的红斑就会一块一块地出现,平时脸色暗淡。“我开始只是怀疑他们产品质量有问题,在看到‘有毒事件’的消息后,更加确认他们的产品有质量问题。”朱女士说,如强生公司要证明产品没问题,就找一个可以信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昨晚,记者就朱女士女儿的事情采访殷奕时,他说自己是负责销售的,此事应该找客户部门解决,公司一定会圆满解决。
强生声明
有毒物质含量均在安全范围
根据美国一家名为“安全化妆品运动”的消费者组织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婴儿卫浴产品常常标着“温和”、“纯净”等字眼,但该组织在对美国市场上常见的48种婴儿卫浴产品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中23种含有少量甲醛,32种含有“1,4—二氧杂环乙烷”,其中17种产品同时含有这两种物质。报告指出,这些含有有毒物质的产品涉及强生、妙思乐及帮宝适等厂商或产品。
针对上述报告,强生公司通过一家公关公司向本报发来两份声明,分别是《强生公司对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组织报告的声明》和《消费者权益组织错误发布婴儿产品报告,被指产品实符相关安全标准》,称自己所有产品均符合各项规定,检测出的有毒物质含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并称报告对其产品的安全性“做出了错误的描述,与科学界和政府机构一致的看法相违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