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 | 浏览: 38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经验值
1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08-27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未央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7:0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最近,身边的妈妈JM们都在热烈的讨论着7大品牌鱼肝油的质量检测问题,什么指标不符,过量中毒的的问题,吓得我立刻停了孩子的鱼肝油,还打电话到某品牌去质询这件事情。昨天,X网站上发表了一篇这样的文章,里面说,太平洋女性网发那篇投毒的文章的真相。里面提到了一些那篇文章的漏洞。
到底这件投毒事件是不是像这篇文章说得那样的呢?我都不知道要相信谁了,发给各位JM看看,大家看看这是不是真的。
下面是整篇文章的链接:http://life.21cn.com/b/retie/chengshi/2009/08/06/6691973.shtml
各位JM去看看!

Rank: 1

经验值
1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08-27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未央区
你要是再认真的看,就会发现以下最明显的漏洞:
一、这篇所谓权威检测机构,竟然是“某”!但随口就可以说评测的产品“维生素D含量的比值均与国家规定的比值不相符”、“不符合标准的鱼肝油长期服用会导致孩子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对于他们来说,找几个人,炮制一篇“权威”的评测文简直如家常便饭。
二、既然是这么权威的一篇“评测”文,竟然连个常识都没搞清楚,将“药准字”的药品和“保健食品”放在一起评测,还大言不惭的说国家规定标准如何如何。这样不是自相矛盾吗?
但是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对于很多非专业的妈妈来说,的确会吓着她们。因为我们国家的食品药品安全出过太多次事故了,谁也承受不起。更何况一次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摸不掉的伤疤。但是以婴幼儿食品来做噱头,是否太过分了呢?回到文章所提到的内容,事实上,略懂营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把鱼肝油当饭吃的话,根本就不会有该文所称的严重后果。 要是按该文编辑的逻辑,整个世界都是毒药,喝水喝太多,其实人也会中毒的。不过说来也很是奇怪,前几天再去源头网站搜这些文章时,竟然搜不到了。是某网心虚,还是良心发现,那就不得而知了。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11557  
爱心活力豆
9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该吃就吃,不该吃就不吃,随便一篇文章就信,那还不早晚被这些消息折腾死
可妈

硕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经验值
157480  
爱心活力豆
9  
宝宝生日
2008-12-02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wanwan60: 噢噢
可妈

硕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经验值
157480  
爱心活力豆
9  
宝宝生日
2008-12-02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wanwan60: 哦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19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9-03-0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到底吃还是不吃:wanwan60:
東東宝妈

幼儿园中班

Rank: 4

经验值
722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9-06-02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少吃呗!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鱼肝油集体“投毒”事件可信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