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柔 于 2018-10-10 14:43 编辑
患者身份识别体系, 建立医疗安全多重保障 “在医院就诊、检查、打针, 就连用餐之前,医护人员都会核对我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还会每天根据我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正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赵女士谈起了就诊过程中这个让她印象深刻的细节。她所说的“身份辨识”等环节,正是JCI“六大病人安全目标”之首的“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及“营养治疗”条款要求。
“患者身份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有些孕妈妈患有糖尿病,其饮食医嘱是糖尿病饮食,发放餐食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工作人员不确认患者身份,就有可能发错餐食。”
因此,除了口头询问身份信息外,曲江妇产医院还为每位病人佩戴包含个人信息的患者手腕带,用于医疗服务前的再识别,实现病人身份的“双标识”,杜绝一切可能发生错误的源头。经过多年的实践,身份识别系统已经贯穿了患者相关的每个环节,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
手术前与手术后的身份核查亦是保障患者安全就诊的重要一环。在曲江妇产的手术室,病人们都会看到特殊的一幕:手术准备工作就绪后,主刀医生拿起病人“手术安全核查表”,表情严肃主持到:“我们停一下,做time out,核对一下患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手术部位、手术标识……”。此时参与该台手术的全体医护人员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共同确认患者手术相关信息是否正确,术后,医生会再次带领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患者身份与安全核查,这正是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中手术前必须有“Time out”与“Sign Out”操作。这些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在术前和术后再设一道身份识别关卡,保证患者手术与术后治疗的准确与安全。
▲ 国际JCI评审核查手术室感染控制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