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9 | 浏览: 79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Rank: 2

经验值
64846  
爱心活力豆
39  
宝宝生日
2007-06-26 
地区:
街道:

Medal No.1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5:5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2005年,《宝莲灯》在央视创下了9.1的收视率纪录,(该记录一直保持至今),在宝迷们的千呼万唤之下,制片人李功达决定投拍《宝莲灯前传》。甚至可以说,《宝莲灯前传》这个名字,都是观众取好的。创作者和观众达到了一种默契。

说到宝莲灯前传的主人公二郎神,和我还真得有一段不解之缘。好像命中注定我一定要写他,一定要通过我的努力,让二郎神的事迹广为传颂一样。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连环画,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们有几个见过这种东西,但那是我童年时的主要精神食粮,认不了几个字,但看图画能看明白。我人生中读过的第一本书,就是一本名叫《大闹天宫》的连环画。那时我生活在农村,时间是上世纪八零年左右,我四五岁。相对于其他的家庭,我们家比较富裕,能吃上白馒头,别人家都只能吃杂面馒头。(那时早已经是新社会了,不要想到解放前去。)但我家有白馒头,却没有连环画,我邻居家只能吃杂面馒头,却藏有几本连环画。按说他家穷成那个样子,怎么会有连环画呢?这个,大概当时问过,现在忘了。于是,邻居家的孩子从家里偷出了一本《大闹天宫》,我从我家偷了一个白馒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进行了秘密交易。


那本《大闹天宫》我几乎是天天看,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但终于有一天,觉得不解渴了,希望能和邻居家的孩子再交易一次。出乎意料的是,我还没来及表达我的意思,邻居家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圆瞪着双眼,饥渴地要和我交易了。于是,我又从家里偷出了一个白馒头,又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我从邻居家孩子的手中换出了另一本连环画——《宝莲灯》,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劈山救母的故事。我记得,当时我觉得我占了大便宜,邻居家的孩子也觉得他占了大便宜了,这一点从他嘴角的口水就能判断出来。


谁也没想到,这两次交易,给了两个孩子的将来一个很强烈的暗示。多年以后,他成了一个小偷,我成了电视剧《宝莲灯》和《宝莲灯前传》的编剧。他当小偷在先,我当编剧在后。


儿时对《宝莲灯》里杨戬的形象比较模糊,毕竟不识字。后来上了学,念了书,接触了更多的故事,对那个形象就越来越模糊了。甚至在《西游记》里再次邂逅杨戬的时候,非但都没能把他和《宝莲灯》里的那个大反派联系到一处,反倒把《宝莲灯》里的那个沉香和《西游记》里的杨戬记成了同一个人。毕竟都是劈山救母,全然没想过竟然会有两个劈山救母的故事。


后来有人提到《宝莲灯》,我很骄傲地跟人家说,我看过,讲的是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别人用疑惑的眼神斜楞我,说,讲的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我说,二郎神的小名叫沉香,不信你去翻翻《西游记》。《西游记》里果然有二郎神劈山救母的记载,但是没提二郎神的小名,于是,别人便不再跟我争了。后来我想,如果这人稍微执拗一点,也能早点帮我消除这个误会啊。可惜没有,估计他对宝莲灯的故事也是一知半解。


这个误会一直延续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年,一部名叫《宝莲灯》的动画片出来,我才恍然大悟,我的天哪,原来沉香不是二郎神的小名。


原来二郎神还干过这么坏的事。我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在我接触到的各种神话传说里,不管是《西游》、《封神》、还是《席方平》,二郎神都是一个玉树临风、冷峻孤傲、武艺高强的大帅哥,怎么在《宝莲灯》里变成了这幅模样?而且,只单单在《宝莲灯》这样?
伤心,痛苦。同时,无比怀念我儿时的那两个馒头。


后来去网上查,发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那个乱啊,那个矛盾啊。而且,很多资料都已经丢失了,无从查找了。你遵从任何一种传说,都会和别的传说矛盾。


但是不管怎么乱,关于二郎劈山救母的事情,还是可以捋出点头绪来的。


后来,开始写《宝莲灯》,更为痛苦,二郎神是反派,这不符合他的身世。一个曾经劈过山救过母的人,怎么可能那样对待自己的妹妹和外甥呢?这很不合理。我不知道戏曲里的那个原作者是怎么把他合理化的,又是怎么让那个时候的观众接受的。但到了我这里,二郎神的立场成了一件很麻烦很麻烦的事。


可是,不这么写又怎么写呢?那是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的传说,在舞台上演了几百年的戏。把二郎神改成正面人物,现在的观众能认可吗?审片能通过吗?


我只好极不情愿地“尊重原著”,把一个很多年的偶像写成一个大反派。尽管这个“原著”并不合理。对于二郎神的前史,也只好只字不提。因为只要一提,这个人物立刻就不合理了。


前两稿出来之后,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只是,也有人跟我有相同的感觉,从情感上不愿意接受二郎神是个坏人。制片人李功达,责任编辑阮丹娣,执行制片人张增祥先后跟我谈及这个问题。但是,矛盾归矛盾,没有人敢冒险把二郎神改成正面人物。制片方投了一两千万来拍的戏,如果因为“篡改原著”而被毙,那投资方和制片人可能会血本无归。这时候,就不是编剧说了算的了。


写一个反派的二郎神,这个剧没有什么风险,但要写一个正面的二郎神,或者说为“二郎神翻案”,那是要冒着一两千万人民币的风险。我们该拿稿费拿稿费,该拿片酬拿片酬,但制片人可能会因此背上巨债,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之下,剧组开始筹备了,开拍的日期日益临近了,对于二郎神的矛盾心情,大家假装遗忘,假装忽略。这个时候,饰演二郎神的演员焦恩俊拿到了剧本,再一次提到能不能把二郎神写成正面人物的问题,并列觉了二郎神作为一个神,在其他神话传说里的形象(看来他是做了一些功课的)。


二郎神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的问题再一次受到了重视。制片人和责任编辑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的意见是,没有问题,可以改(其实那时候还没有思路)。但是我也担心,会不会有麻烦?审片能否通过?这个时候,要担责任的是制片人了。做这个决定是需要些魄力的。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改了。


但是,那个时候剧本已经完稿了,拍摄日期日益临近了,时间不多了。要把一个大反派改成一个大好人,这个手术可不小啊,很多地方都不合理了。甚至可以说,如果二郎神是个正面人物,这个故事就不成立了。民间所以有《宝莲灯》这个戏曲,不就因为二郎神是坏人吗?


怎么改?


我想了很久,想出了一句名言,“最好的老师是你的敌人。”于是我眼前一亮。


其实,《宝莲灯》里除了孝道之外,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这句,“最好的老师是你的敌人”。


这样的话,我只需在整个剧里把二郎神这条“好人”线重捋一遍,重新按照一个“好人”的心理轨迹去体验一遍就行了。但是,谈何容易?写东西的人常说,第一感觉是最重要的。改了几稿之后,对剧情,对人物,对感情,早失去了“第一感觉”,而且时间又很紧迫,难免会有一些纰漏,有一些生硬,有一些不合理。唉,如果一开始就是这么设定的该多好啊。


正月初七就开机。记得那年的大年初一,当别人都在欢欢喜喜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我还孤零零地一个人在改剧本。一直改到开拍后一个多月,才差不多改完(当然后来要改的不止是二郎神的线了)。那时候是边拍边改,经常会改蒙了头,改到了已经拍完的戏,白改了。


好在,焦恩俊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演员,弥补了很多在修改的过程中被忽略掉的地方。他是用心去体会那个角色的。尽管仍然无法做到天衣无缝,但对于我们来讲,能做成那样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其实,审片能通过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没想到《宝莲灯》播出后会出现那么强烈的反响。于是又催生出了一部《宝莲灯前传》。这次,终于可以不冒任何风险地,很从容地讲一讲二郎神的故事了。我想,这是我的一个机会,也是二郎神的一个机会。希望能通过这个剧,让二郎神这个神在现代社会里发扬光大。


再次感谢一下童年时的那两个白馒头,和那个不幸走上歧途的小伙伴。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经验值
250860  
爱心活力豆
55  
宝宝生日
2009-02-05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嗯,我还是都看了的

Rank: 2Rank: 2

经验值
64846  
爱心活力豆
39  
宝宝生日
2007-06-26 
地区:
街道:

Medal No.1 Medal No.11

很长,要有耐心,不过内容很好看。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21471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9-02-15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区

Medal No.11

两部都没好好看,有机会了一定看完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1051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高新区

Medal No.11

很长,没看完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5512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2-10-27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2005年,《宝莲灯》在央视创下了9.1的收视率纪录"

没觉得这部电视剧有很多人看!!!???是假的吧?
菲儿妈妈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143325  
爱心活力豆
27  
宝宝生日
2009-01-31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大雁塔街道

Medal No.11

帮顶~~~~!!!

Rank: 2Rank: 2

经验值
64846  
爱心活力豆
39  
宝宝生日
2007-06-26 
地区:
街道:

Medal No.1 Medal No.11

原帖由 卉妈@xa 于 2010-10-11 18:04 发表
"2005年,《宝莲灯》在央视创下了9.1的收视率纪录"

没觉得这部电视剧有很多人看!!!???是假的吧?


《宝莲灯》至今我都没完整看过,就看过前传,觉得编剧编的很好,思路也很独特。对我这样的古装神话迷来说真享受。
转这篇文章,仅仅是觉得这个人写的不错,还有他挺逗得,和电视剧关系倒不大。
和妈

贵宾

Rank: 2Rank: 2

经验值
211267  
爱心活力豆
45  
宝宝生日
2006-03-22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莲湖区

Medal No.11

因为不喜欢焦恩俊,所以一直换台没看过。
蛋蛋妈

初中毕业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25563  
爱心活力豆
8  
宝宝生日
2007-12-25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先顶,有时间在看,太长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转]九年的两个白馒头。。。。。。。。。。。。。。。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