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33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经验值
213716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9-04-12 
地区:
街道:

Medal No.1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9:3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地 图 舌
  
地图舌又叫剥脱性舌炎、糠疹舌炎、游走性舌炎或花斑舌等。地图舌是一种舌粘膜疾患,多发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发病率约为3%~5%,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舌病。有的学者认为是炎症,有的认为是营养不良,而有的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西医没有特殊治疗方法,予维生素C、维生素B 2 ,效果不佳。

    症状:舌苔大片剥脱,边缘为白色突起,剥脱处为嫩红色,界限清楚,多出现在舌的中部。地图舌病区时大时小,每遇消化不良或感冒时病情加重,有的易复发,有的多年不愈。患儿常伴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脾胃虚弱症状。

治疗方法:口服中药 予参苓白术散,处方为:人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15g,莲子肉15g,薏苡仁9g,砂仁(打)6g,炙甘草9g,白扁豆12g,大枣5枚;先将药放在药锅内用冷水泡15min,然后煎煮20min,每剂药煎煮2次,每次取汁100ml,1.5~3岁患儿每次服50ml,每日2次,7剂为1个疗程;3~7岁患儿每次服100ml,每日2次,14剂为1个疗程。

外用中药敷脐 处方为:干姜3g,丁香3g,小茴香3g,吴茱萸3g,肉桂3g;打碎,放入自制护脐布袋,(约普通口罩大小),3天更换1次药物,14天为1个疗程(暂不用药物要保存好,以免药味散发,影响疗效)。

地图舌中医称为“花剥苔”。舌为脾之外候,苔为胃气所上,故地图舌多与机体的脾胃功能关系密切,又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地图舌多见于小儿,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受纳与运化水谷精微,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虚弱,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况且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精微需求较多。因此,小儿脾胃虚弱,全身有相应表现,表现为:面色萎黄,大便溏泻,身体消瘦,食欲不振。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调节患儿脾胃功能;又因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吸收药物,免除药物毒副作用,通过外用中药敷脐达到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口服与外用配合治疗,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舌苔是由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组成,地图舌是由于部分表面丝状乳头萎缩变干,使舌质显露所致,笔者用参苓白术散,其药性平和,对小儿无不良反应,中药外用敷脐,辛香走窜,利于药物吸收,两者同时并用,使患儿脾胃蠕动加强,促进了消化液分泌,使患儿对营养物质吸收加强,提高了患儿营养水平,也防止舌部营养障碍,预防丝状乳头萎缩,与西医的研究相辅相成,是一种治疗小儿地图舌较好的方法。
一诺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78863  
爱心活力豆
24  
宝宝生日
2008-06-18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帮顶

了解了
家有一妞

金牌团长

经验值
87126  
爱心活力豆
17  
宝宝生日
2009-06-11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学习下
彤彤是妈妈的一切

金牌团长

经验值
75873  
爱心活力豆
10  
宝宝生日
2006-06-12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学习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经验值
213716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9-04-12 
地区:
街道:

Medal No.1 Medal No.11

呵呵。这是原来在幼儿园的时候,体检过后,给有地图舌的家长做的疾病矫治方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地图舌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