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0-1-21
- 帖子
- 27
- 积分
- 168
 
- 经验值
- 14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碑林区
- 街道:
- 碑林区
|
刘老师讲了很多,我大概记了一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讲座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第二部分讲的是华德福教育。
2、7岁以前,蒙台梭利注重给孩子一定的知识性的训练,比如识字、算术、阅读;而华德福不主张这样做,强调万物生长皆有时,孩子上小学之后,会很快迎头赶上,学会这些知识。不用担心孩子学不会知识,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3、两种教育理论在各自领域都是真理,本不分谁高谁低,谁对谁错。但在实践中,蒙台梭利教育出来的孩子出现了性格偏执、尖硬、与人沟通困难的现象。华德福教育可以弥补、改善这些问题。
4、4岁开始,孩子会进入对完美事物的敏感期,之后消失。成年之后如果还追求完美,是一种退化。
5、6岁开始,孩子开始出现知识敏感期,所以对知识丰富、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较强的父亲开始崇拜。
6、有些孩子出现换乳牙时间提前的现象,刘老师认为原因很多,按照华德福的观点,有一种原因就是,让孩子提前学习了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夺取了孩子构筑物质身体的生命力。
7、33岁是人一生中身体状态最佳的时期,但同时也是精神状态最迷茫的时期。
8、42岁开始,人的身体状态开始走下坡路,同时精神状态最佳。
9、《爱与自由》那本书不用再看了,刘老师认为,一是其中的观点已经过时;二是《爱与自由》的出版,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那就是家长更侧重于给孩子自由,进一步就是溺爱。
10、《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比较客观,家长们可以参考。
11、精神世界的发展规律——0至7岁,学习“善”;7至14岁,学习“美”;14至21岁,学习“真”。善对应的是信仰、宗教、道德;美对应的是艺术;真对应的是科学。
12、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哪怕他再喜欢。起码一点,孩子专心看电视的时间,本应是父母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的时间。孩子吃糖要适量,不宜过多或者偏爱,因为糖的甜味会夺走孩子对其它味道的感觉,这些感觉与生活、与精神发展都是有对应关系的。
写得比较乱,大家谅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