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果独睡一个房间不是第一次了。
冬天的苏北,天气湿冷,开心果独自睡在一个房间很是不放心。很自然地开心果与爸妈睡到了一个房间,小床挨着大床,开心果可开心了。每天清晨必做的功课是从自己的被窝跑到妈妈的被窝,再到爸爸的被窝游戏一番。一家三口挨在一起,开心快乐的事情很多,烦心的事情也不少。每天睡觉的时候开心果总是希望妈妈快点上床,似乎没有妈妈在身边就睡不着觉。妈妈总是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孩子经常是听着故事就睡着了,偶而也有例外,一次为了等妈妈一起睡觉,过了十点还不愿入眠。每天早晨当开心果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在哪儿?”这下可把爸妈给急坏了,原本独睡一个房间没有的问题,原本独立的一个小人,有了父母的陪伴反而离父母的期望越来越远了。
春天到了,绿色给人希望,也是应该让孩子独自睡一个房间的时候了吧。说干就干吧,小马(因为属马,他也喜欢用小马自称。)是一个比较有爱心的孩子,开心花与树的计划在开始实施。
精心设计的第一步:
星期三(3月28日)
树说:“哟,妈妈,你昨天有没有听到玩具的哭声的啊?”
花说:“听到了,他们好可怜。开心果,你听到了哭声吗?”
开心果说:“没有。”
树说:“开心果,你是不是好久不与他们在一起玩了?”
开心果说:“是的。”
树说:“他们一定很想你了。”
“我也想他们。”孩子顺着父母的意思说。
“他们好可怜啊,晚上也没有人来保护他们。唉…”父母好“悲伤”啊。
“妈妈也害怕。”
“好,晚上爸爸保护你,爸爸是男子汉,我来保护他们。”“男子汉”的血液开始沸腾了。
“男子汉可真棒!”开心树与开心花竖起了大拇指。
(前期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只有让孩子作好心理准备才能进行下一步。)
巩固强化的第二步:
随后的两天里我们不停地做着侧面工作,向开心果宣布着我们的实施时间表。星期天把爸爸妈妈的床移动西房间,把玩具们请到东房间。我们还要再过三天、二天、一天就换房间了。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在向他传达着男子汉应该尽的责任。
瞒天过海的第三步:
星期天的早晨,开心果应该去学习小星星英语的日子,早上起床前,小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床好难抬的啊。”开心树说:“不怕,爸爸妈妈两个人会克服困难做好的。”开心花说:“晚上可以保护好玩具哟。”开心树又补充道:“夜里不许和玩具做游戏呀。”轻松的气氛中,开心果去上学了。午饭是在陈奶奶家吃的,下午回来时开心果看看一下两个房间,只说了一句话,“我的房间怎么没有你们的房间那么整齐呀。”多少流露出一点不舍,但是男子汉就是男子汉,说过的话那可是不会收回的。晚上,花与树早早地将开心果送上了床。开心花还给开心果讲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逢人就夸的第四步:
儿子独立睡觉了,这是他成长的一个标志,也可算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转折点,我们有抑制不住的喜悦。我们逢人就发布这条重大新闻,夸赞一番儿子(尤其是儿子在身边时)。儿子被我的举动感染了,他感到这是件十分值得自豪的事,这事证明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勇敢的男子汉。
当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开心果已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孩子祝你做个好梦。
后记:
日志发上来了,朋友们跟了不少的贴,提了一些问题。我也很赞同大家的看法,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我们应该学习如何爱孩子。只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远远不够的,否则,再美好的愿望也会把事情办糟。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专家的回答吧。
专家一:让孩子单独睡觉可以锻炼独立性,培养大胆、勇敢的意志品格,减少对父母的依恋,还对身体健康有利。孩子和父母一起睡,往往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影响,还会影响父母的正常休息。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独自睡眠的好习惯,最好从2岁左右就分床睡觉,只要父母多费心,就不难做到。
方法1.可以先陪他睡,等他睡着了再离开;
方法2.另外找个他喜欢的玩具陪着他;
方法3.可以在屋里开盏小灯,使房间里不致太黑;
方法4.睡前,给他放他喜欢的录音带(音乐或故事都行)。
方法5.如果哪天孩子有特殊原因,如生病,受委屈等要求与大人同睡,千万别拒绝,让他感到在他需要时爸爸妈妈随时在他身边。
刚开始以上方法可同时进行。
专家二:对很多宝宝来说,让他们自己单独睡,如同又一次“断奶”,这意味着与大人分离,心里顿时失去了依靠。
没有安全感:3岁前的宝宝希望随时能看到父母,听到父母和自己说话或与自己嬉戏。爸爸妈妈不离左右,宝宝心里就会踏实,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安全就等于在父母身边,睡觉的时候更是如此,有些吃母乳的宝宝甚至熟睡中会下意识地摸摸妈妈的乳头,一旦找不到就突然惊醒。当依偎在父母身边甜甜入睡已成为一种较固定的知觉模式、成为被保护的代名词,宝宝有可能把独自享用大床旁边的小床看作是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心神不宁、做噩梦、夜间哭闹、纠缠父母。
害怕孤独、黑暗:突然睡到小床上,身旁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安抚,宝宝会很不适应。而且,宝宝有时会无来由地对某些事物感到害怕,尤其是熄灯之后还没睡着、或让宝宝单独睡到另一间静静的、暗暗的卧房的时候,他可能会想起看过的电视里的恐怖画面、书里的可怕故事、还有听到别人说的类似“大灰狼来了”的话、甚至是自己幻想出来的魔鬼般的角色。再加上身处黑黑的房间,将黑暗中朦朦胧胧看到的东西假想成自己担心遇到的事物,更加深了对黑暗的恐惧,不敢自己睡。
空间狭小:习惯了大床的宽敞,突然置身于筑起高高栏杆的小床,空间范围小了,不能充分自由地在床上翻滚了,这也是喜欢随心所欲的宝宝不愿意单独睡的一个原因。
先找出原因,再想办法。孩子不肯分床睡的原因一般有三点。
1.恐惧心理。这是儿童成长发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体验,如害怕妖怪、噩梦和亲人死亡等等。
2.依恋心理。孩子从小在母亲的怀里长大,况且一直与父母同床,在每天的肌肤接触、爱抚中,孩子容易产生依恋心理,不愿分床睡。
3.孤独心理。小孩与父母一起睡,睡前可以说说话,听听故事;早上睁开眼睛就可以看见父母的笑脸、倾听温柔的话,向父母撒娇,觉得很踏实、很开心;而单独睡很孤单,没意思。
那么怎样顺利地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睡?
1.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委婉而平静地告诉孩子:"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小孩都会害怕的。""妈妈小时候也害怕过,后来不怕了。"让孩子明白,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才会害怕的。允许孩子将他的恐惧流露出来,并给予开导,使孩子懂得恐惧是会消失的。
2.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如平时有一段独处的时间;节假日让他一个人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里住上几天,削弱对父母的依恋心理。
3.在打算让孩子分床睡前,让小孩有一个思想准备的过程,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如说说为什么分床睡的道理。分床开始,睡觉前,可坐在小床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说说话。告诉他灯的开关在哪里,让他闭上眼睛,亲亲他的额头,使他感到父母的爱,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