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171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242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12-30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3:0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出错的俄狄浦斯期
3-6岁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男孩会出现恋母情结,渴望妈妈爱自己胜过爱爸爸;女孩会出现恋父情结,渴望爸爸爱自己胜过爱妈妈。总之,他们都希望取代同性父母与异性父母建立惟一的关系。弗洛伊德将这个阶段称为“俄狄浦斯期”。(俄狄浦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国王,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心理学者指出“俄狄浦斯期”对于人类情感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平稳度过,那么成人后他的情感之路很可能一路坎坷。

婆媳危机引爆家庭危机

关键词:爱的失衡
    28岁的叶子结婚两年,最近她告诉我想结束这段婚姻。原因是婆婆总是挑拨丈夫和自己的关系。一开始,丈夫还会从中调和,渐渐地备受 “夹板气”的丈夫开始逃避这个家,彻夜不归,最后有了婚外情。

在这场婚姻悲剧中,推波助澜的婆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叶子丈夫的母亲在从小与儿子亲密无间,一味迎合孩子的渴求。这看似是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则是她自己依赖孩子的表现。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儿子与父亲的关系,还严重影响儿子与儿媳的夫妻关系。

母亲对儿子过度泛滥的“爱”和控制,儿子看似最亲妈妈,但其实潜意识中却会发展出一些行为来逃避妈妈、背叛妈妈。叶子的丈夫就选择了婚外情的方式,来逃离母亲营造的让人窒息的亲子关系。

儿子继承父亲所有恶习

关键词:爱的阻断

王阿姨在儿子3岁时和丈夫离了婚,儿子小伟判给了她。从小她对儿子管教很严,并不让儿子见父亲,理由是自己的丈夫有种种恶习,她不想儿子也沾染上。小伟一年年长大,很听从母亲的教诲,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时也看不起自己的父亲,对父亲的恶习非常地鄙夷和憎恨。但奇怪的是,在他成年后,无法自控地也染上了父亲抽烟酗酒的恶习。为此,他觉得对不起母亲,产生了深深地自责和愧疚。
我想对小伟说的是,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对事实真相的扭曲。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他天然地想维系父母的关系。在“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倾向于亲近异性父母而嫉妒同性父母。如果这一时期异性父母过度满足孩子的愿望,将导致的结果是:表面上孩子疏远了同性父母,但作为弥补,长大后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做一些事去认同同性父母。就如小伟表面上排斥父亲,潜意识中却无法不对自己的父亲认同,于是便发展出了一系列行为来表达这种认同,以证明自己是父亲的儿子。

在最后一次咨询中,我问小伟,如果此时父亲站在你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小伟沉思了一会说:“爸爸,我还是你的儿子。 ”

男孩对女孩不“感冒”

关键词:爱的诋毁

方女士是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她来找我咨询。“我发现儿子小伟有点不对劲,29岁了,没谈过恋爱。亲戚朋友给他介绍对象,都不要。更让人担心的是,小伟他说自己对女孩子从来不感冒,他更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 ”

在我和小伟的谈话中了解到,从小母亲在乎他就胜于父亲,而且母亲总喜欢在他面前说父亲坏话,不断地向他灌输父亲没什么了不起的思想。但事实上,小伟的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

在年幼的孩子心中,天然有自恋的情结,再经过母亲对父亲狂轰滥炸地批判,小伟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比父亲更能保护妈妈,更能胜任去做妈妈的伴侣。也就是说,他会认为自己比爸爸出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客观事实让他看到原来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多么能干、多么出色的人时,他童年时那种胜过父亲的幻觉必将破灭,于是他被击垮了,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自己的父亲。
    “要超越爸爸太难了,做男人太难了。 ”在咨询中,小伟发出了这样的叹息。于是小伟在性别角色中悄然转向女性,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平衡他输给父亲的挫败感。

她总是爱上有妇之夫

关键词:爱的缺失
    25岁的悠琪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白领,初次见她,不禁让人惊艳。很难想象,如此清新脱俗,才华横溢的她已是第三次介入他人家庭,成为大多数人口诛笔伐的第三者了。和许多被动第三者不同,悠琪是明知对方有爱人仍义无反顾地投进感情漩涡。用她自己的话讲,她要的也许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是长相思守的承诺,而只是击败另一个女人的快感。

悠琪在博客中写道:我爱上了有妇之夫,但到最后当他说已经在和妻子准备签字离婚时,我则选择了逃避。我打电话给他的太太,告诉她不要和先生离婚,并对她承诺,我会离开他。

很大程度上,第三者情结是对童年时一个失败的 “俄狄浦斯期”的弥补。当我们最初爱上一个异性时,必然处于一个三角关系中,这个三角关系就是孩子、爸爸、妈妈的关系。如若一个孩子是“俄狄浦斯期”三角关系的失败者,他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总是排在最后一位,父母严重忽视他的情感需要,那么当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有意无意地想介入一个三角关系中,并渴望将异性从其爱人身边夺走,以这种成功来弥补童年时的失败。就像悠琪,她告诉我:她的父亲比母亲大10多岁,对母亲非常宠爱,一向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母亲对悠琪却很冷漠,不知道是不是怕孩子抢占了自己在丈夫心中的位置,她甚至对悠琪怀有敌意。悠琪出生后,母亲以“怕身材走样”为理由拒绝喂奶,把她往婆婆那儿一丢了事。受妻子的影响,父亲对她也不甚喜爱,她的要求很少被理会,她的事情父母也是不闻不问,从小到大家里没有给她庆祝过一次生日。悠琪初中就开始寄宿,假期从学校回到家时,她一点也感觉不到家人对孩子回家的喜悦。她说: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这个家里多余的一个人。具有第三者情结的人往往会生活在矛盾中,就如悠琪。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竞争关系,他们同时也在为这场“夺夫之战”付出代价。这种矛盾心理表现为,一方面他们渴望击败同性,另一方面,他们又畏惧这样的成功,一旦成功即将来临,他们便会退缩、逃避。在悠琪身上,这种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我知道他真的爱上我,要对我负责的时候,我却离开了。我的朋友都说我很傻,但是我无法克制自己的内疚感。我在想,如果真是离婚的话,我会伤害到一个无辜的女人。或许我也没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毕竟他今天能为我离婚,明天也能为别的女人离婚的。这可是恶性循环啊!”悠琪在她的博客中写道。

为什么悠琪既想击败恋人的妻子,又对那个妻子有着深深的歉疚和自责?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悠琪的矛盾,源自童年时“俄狄浦斯期”的两种复杂心理:一方面,无论同性的父母多么令自己不满意,但孩子天性爱父母,假若异性父母单纯爱自己胜于爱配偶,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罪恶感和负疚感。另一方面,对孩子而言,父母是强大的,她渴望与异性父母建立惟一的亲密关系,但同时也会畏惧同性父母的惩罚。长大后,如若这个孩子成为了一个主动第三者,她就会将这种种情感投射到三角关系中。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出错的“俄狄浦斯期”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