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64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Rank: 2

经验值
53112  
爱心活力豆
40  
宝宝生日
2005-02-12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莲湖区

Medal No.1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5:1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很多时候,父母为了教好孩子就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其实,孩子与大人一样,有心理的“底线”或“雷区”,那里最好是不要碰触的伤痛。所以,做个合格父母,就请别进雷区!


 俗话说:骂人不揭短。成年人早已熟悉这样的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即不要触碰他人的底线和短处。其实,何止成年人有底线,孩子同样也有自己的“底线”!您了解孩子的“底线”是什么吗?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底线四: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底线五:身体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底线六:独处的小天地
  幼儿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经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底线七:保存的“私房钱”

  尽管幼儿并不爱钱,也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也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加拿大人普遍认为,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须经过大脑“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中无意间就“揭”了孩子的“隐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狗蛋蛋娘

上小学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692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7-05-28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Medal No.11

好好学习了

Rank: 2Rank: 2

经验值
277935  
爱心活力豆
83  
宝宝生日
2008-03-02 
地区:
街道:

Medal No.5 Medal No.11 手机直播达人 乐游女王

这里头学问大了
臭宝

初中毕业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5983  
爱心活力豆
9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学习学习。。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7698  
爱心活力豆
8  
宝宝生日
2009-02-05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谢谢,学习了
桃子妈

硕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经验值
229745  
爱心活力豆
125  
宝宝生日
2010-07-27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暂时用不上,学习备用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是否碰触了孩子的“底线”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