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需要澄清!
1、保险绝对不是储蓄!
储蓄:钱完全是您自己的,只不过交由银行进行保管和支配,而且银行为这支配要付出利息。任何时候取出都不会亏本。
保险:是一种购买行为,也是一个消费的过程!理论上来说,一笔保费交给保险公司以后,钱就花掉了,不属于您了,而是属于保险公司,您得到的就是保障,(不要被现金价值的名字忽悠了,以为自己在保险公司还有钱)。
关于现金价值:所谓保单现金价值又称“解约退还金”或“退保价值”(看到这里应该清楚了吧?),是指带有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保险人为履行合同责任通常提存责任准备金,如果您中途退保,即以该保单的责任准备金作为给付解约的退还金。如果没有退保行为,这部分钱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对于这笔钱,我们所拥有的权利就是:保险公司可以以此为基础优先向我们贷款,且收取利息。
2、现金价值里面的钱可以用,但是后果很严重,也可以以里面的钱再继续供下去,但是后果更严重!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误导的威力之大。
合同就是合同,是法律条文,不是可以让人任意捏弄的像皮泥。
当我们有一天需要钱时,从现金价值进而拿出来用,只能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保单设计不合理,没有预见性,没有考虑到客户现金流和消费情况,保费过高。保险就是保障,也就是保障最坏情况(意外,身故,重疾)下我们还能撑得住,如果说我们连消费都需要保险的时候,只能说明这个保单有问题。
二、投保理念有问题,把保险和储蓄混为一谈。上面已经说过,保险并非储蓄。拿保险的钱为供保险,最后很可能出现一张僵尸保单,即不能保障我们到需要的时间,又没有一分钱可拿,我们投保的目的已经落空。
3、为了更好地说明风险的结构,我做了一幅图,如下:
商业保险做为风险控制的一种手段,对于人身风险方面,有自身的特点,
其中:意外残疾,意外身故,疾病身故,自然身故,基本可以全部保障。不存在太多的疑问。
关键在于疾病风险。在如图中,住院风险也是不存在疑义的。理论上来说,可以全部或大部分通过商业保险、社保医疗,农村合疗等解决。
最可说道的就是大病风险。过去农村人收入不高,得了大病不看,回家等死,虽然很悲惨,也是一种风险控制的手段,与保险相对应:风险自留。社会到现在,我们可以在有经济条件的前提下,通过种种手段来解决此问题。
见下表。
可见,大病风险的控制手段其实比较多,但为什么商业大病险能够脱颖而出呢?
手段 | 优点 | 缺点 | 银行储蓄 | 变现容易,时效性强。 | 杠杆作用小。 | 房产投资 | 有一定的升值预期,杠杆作用较强。 | 变现性差。 | 证券投资 | 有一定的升值预期,时效性强。 | 不确定性较大。 | 社保医疗 | 理赔门槛低,杠杆作用最强。 | 有限额,无法完全满足需要。 | 商业保险 | 杠杆作用较强,时效性较强,确定性强。 | 保障范围较窄,理赔有门槛。 |
分析:当被保险人罹患重疾后,如要在控制手段方面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1、杠杆作用要强,支出最小,产出最大。风险自留肯定是第一个放弃掉了。从这点来看,银行储蓄也不符合,放弃。2、抢救病人需要大量现金,变现要及时。房产投资买进容易,出手较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变现性差,放弃。3、一定要确定的现金。证券投资由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做为一部分重疾费用准备,但不能以此为主。4、社保医疗是国家福利,是杠杆作用最强的控制手段。也是大病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但其本身有一定限额,无法完全解决,所以需要补充。5、商业保险在杠杆作用,时效性,确定性等各方面较有优势,仅在保障范围方面与市场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有条件应该优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