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36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茜茜妈妈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34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08-9-17 17:2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最对不起孩子的中国人
笑蜀
中国人对下一代的爱,在世界上是数得着的。多少人一辈子含辛茹苦,做牛做马,就是为了把孩子供出来。有人说,这爱也不那么纯粹,养儿防老嘛,既然没有西方那样的福利体系,当然只好自己救自己,拼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投资啦。这话不能说全错,但如果把这当作惟一因来解释中国人对下一代的爱,则又过于绝对。至少对我个人不适用,我相信自己垂垂老矣之时,经济上大致是可以自立的,不至于过多依赖孩子。但纵然如此,孩子仍是我最大的牵挂,我对孩子的投入,仍可以说高于我对一切的投入,不仅竭尽全力,甚至往往超出自己的能力。
像我这样做长辈的,其实不在少数。护犊天性人皆有之,但为孩子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者不绝于途,中国这种悲壮的景观则是世界历史上不多见的。这固然很感人,不过意义却也很有限。可能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中国人,恰恰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对不起孩子的一群人。
汶川大地震中,死亡最多的是孩子。最苦不能苦孩子曾经是多么响亮的口号,但就在这个口号最流行的年代,一栋栋豆腐渣校舍拔地而起,最终成了无数孩子的坟茔。
大头婴据说只是个案,但最近爆发的三鹿奶粉风波警告公众,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广东省卫生厅一位官员已经披露,这可能是一起经典的高科技造假案——奶粉中添加了伪造蛋白质的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这个黑手,已经从牛羊饲料蔓延到婴儿奶粉领域。而且如此婴儿奶粉竟有“国家免检产品”的招牌为之保驾护航,岂非令人不寒而栗?
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瓮安事件中地方利益集团以公权力开道与民争利已是天下皆知,但人们忽略了另一个同样要害或者说更要害的细节:那就是瓮安下一代的沉沦。相当多数的孩子被应试教育所淘汰,黑社会往往是他们惟一的归宿,这才坐大了瓮安“玉山帮”。而这样的故事并非瓮安独有。
孩子们身体上和心灵上的社会免疫系统正在全面崩溃,这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以个人的力量为自己的孩子打造安全岛,但社会免疫系统的崩溃使得社会性病毒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决非区区个人力量所能够抵御。这才有了上述那种极端矛盾的现象,纵然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最无私的爱,仍不能保障孩子最基本的安全,仍不能不让孩子成为灾难中头一批倒下的牺牲者。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自己的指标其实很低,这辈子就这样了,无所谓了。最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惟一的心愿,就是孩子不要付出我们曾经付出的代价,那玻璃外的阳光世界,孩子能有机会零距离接触。现在却猛然发现,我们不仅无力拯救自己,我们甚至无力拯救自己的孩子。
话又说回来,这算得了什么新鲜事呢?几千年中国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每一代中国人都在为孩子打拼,都相信自己的牺牲一定能换来下一代的得救。这信念简直像宗教一样地牢不可破。但他们的眼光很少超出自家的院子,隔壁家的孩子是怎样的前景和命运轮不到自己操心。因隔壁家的孩子受罪而报警,这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不可以想象的。爱孩子因此只能是个别的原则,而不能上升为普遍的一般的原则。针对孩子的社会免疫系统就一直无从完善,而必然被戳出无数黑洞,随时吞噬孩子无辜的生命。
一个缺乏公共精神的民族,无论个体对孩子怎样呕心沥血可歌可泣,都无法从整体上保护所有孩子,都不能不对孩子永远负有良心上的无尽的愧疚,甚至是,罪责。
——载今天《珠江晚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最对不起孩子的中国人(ZT 三鹿奶粉事件的背后)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