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62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巧

上初中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12869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10-10-10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其他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6:2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三鹿奶粉事件被曝光后,最担心的要数妈妈们,喝过“问题奶粉”的赶紧带孩子上医院做B超,没有喝过的也是四处打听现在该给孩子喝什么好?     新浪网亲子中心做了一个调查——“三鹿奶粉事件”后,1岁内的小宝宝都在吃什么?结果不出所料,“病急乱投医”的妈妈们,喂什么的都有,我们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盛晓阳专家进行了点评,希望对妈妈们有所指导。
  61%的人选择“进口奶粉或没查出问题的奶粉”
  专家赞同这种选择。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但当母乳不足时,就需要给婴儿添加配方奶,以避免营养缺乏。没有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品牌还有很多,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配方奶粉还是最好的选择。此外,市场上以羊奶、豆浆为配方的配方奶粉,都是为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宝宝提供的(比如对牛奶过敏),并不是每个宝宝都适合。
  30%的人选择“小米粥或米汤”
  虽然不少老人都说,过去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米汤不还是照样养活孩子。但是毕竟这些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热量不够,蛋白质含量少,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要。所以,只可以作为辅食添加。
  20%的人“本来想断母乳,现在不断了”
  在这次“奶粉事件”中,最得意的要数那些喂“母乳牌”的妈妈们了。“不断母乳”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母乳是婴儿最佳的食品,母乳喂养可以一直持续到孩子2岁左右。婴儿6个月以后,母乳分泌量确实会减少,但妈妈只要每天保持4次左右的哺乳次数,就完全能满足婴儿对奶类的需求。
  15%的人“提前添加辅食”
  6个月左右才需要给宝宝添加辅食,提前给宝宝添加辅食是不合适的,因为宝宝的胃肠道消化能力还不完善,过早添加辅食,反而会给宝宝的肾造成过重的负荷。
  14%的人选择“豆浆”
  用豆浆替代鲜奶,是目前很多成年人的选择。但是豆浆还不能完全替代配方奶粉来喂养1岁以内的小婴儿,因为豆浆含钙量不够高,其他营养素的含量也和配方奶不一样。豆浆只适用于1、2岁以后的大年龄宝宝,而且给孩子喝豆浆时,建议同时添加豆腐、海带、鱼等辅食,才能让摄入的营养更加全面合理。
  8%的人选择“给米粉加量,少喝点奶”
  一周岁以内的宝宝应以乳类食物为主。米粉只能作为辅食,添加时要循序渐进,从少到多,由稀到稠,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如果大便正常的话,再慢慢加量,一定要让宝宝的肠胃有一个适应过程。
  1%的人选择“鲜牛奶”
  鲜牛奶不适合婴儿饮用,虽然大多数妈妈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当奶粉出了问题后,还是有宁可孩子有点消化不良也改喝鲜奶的。专家重申,鲜牛奶含酪蛋白较多,脂肪球较大,不易消化吸收;鲜奶中含乳糖较低,且以甲型乳糖为主,可促进大肠埃希菌生长,易患腹泻。所以,还是不要给1岁内孩子喝鲜奶。
  另外,还有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目前生产的奶粉应该没有问题,继续喝”。
宝宝欧茜臻

贵宾

Rank: 2Rank: 2

经验值
38287  
爱心活力豆
13  
宝宝生日
2008-05-27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Medal No.11

:wanwan60:
多多妈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5720  
爱心活力豆
7  
宝宝生日
2008-02-15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也喝的进口奶粉  现在都不知道什么能吃了呢  哎  可怜的中国娃娃们
love蛋蛋

幼儿园中班

Rank: 4

经验值
78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12-26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Medal No.11

wanwan68.gif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岁内宝宝现在吃什么?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