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花果@xa 于 2011-8-24 10:50 编辑
要不要早上小学? 果果已经五岁了,按照原计划,今年九月份是要上小学的。因为大家觉得孩子在识字方面已经没有障碍。又会自主看书。集体生活也适应了半年。一切按原计划走,没有任何问题。果爸同事的孩子,去年也有五岁多旁听一年级课。后来发现能跟得上课,就直接上学了。再过几天就九月份,报名入学的日子迫在眉睫。果果要不要上小学? 二姨妈是坚决要求上,已经动员了果爷爷。饭桌上,小姨也完全赞同五岁入学。果爸饭也不吃了,一口接一口地抽烟,神情集中。不时看着一旁吃饭的果果。妈妈却持反对意见,不希望这么早进入校园。 首先,学校的作业多如须弥山,压的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媒体多有报道。包括教育界人士也喊话要求给学生减负。可现实状况却依然如故。本该自主探索的年龄,却被枯燥而按部就班的作业包围,实在是得不偿失。 其次,现行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孩子想象力的保护与激发。这一点很要命。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如果不注重,是不可弥补的。未来世界是想象力的世界。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现在很多知名企业,专门招聘异想天开型人才。很多发明家、科学家都是借助想象力成就事业。想象力如此重要,为什么不让孩子无拘无束的拓展想象力,不受大人思维条条框框的限制呢?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事情,发生在1979年。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重音、体、美,轻数、理、化。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习,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佘,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结论部分: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亡,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考察中国,写了一份见闻录,如下: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手,否则不轻而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报告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二十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性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 还记得不久前,论坛里一位家长发帖,一道语文题。具体记不清题目的内容。只记得题目的问法注定答案是五花八门。孩子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了,却被老师画了个大大的叉号。因为与标准答案不符。这位家长很不能理解。既然是谈个人看法的一道题,十个人肯定有十种答案,为什么就错了呢?帖子的回帖率点击率都很高。可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如果注重知识传输,当然要早上学;如果注重想象力保护与培养,晚上学没什么不好!
参考文献: 《想象力统治世界》作者 心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