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1 | 浏览: 241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0:1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指南针是怎样发明的?


    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飞机在高空中翱翔,都需要用罗盘指明方向。罗盘的历史告诉我们:罗盘是由指南针发展而来的。那么,指南针是怎么发明的呢?
  指南针是我国发明的。在战国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玉石头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一个采玉的工人用采来的玉制成了一把勺子,他把勺子放在盘子里面转动玩耍,发现了勺子的柄总是指向南方。外出采玉石常常要到很远的地方,经常会迷路,这个发现让他高兴不已,这个勺子不是正好可以指明方向吗?
    经过不断演化,人们又在盘地刻上了方向和刻度,命名为“司南”。司南后来传入欧洲,演变成为罗盘,成为航海活动中的重要定位工具。
    司南就是最早的指南针。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汉武帝。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英国发明视觉手套 帮助盲人感知世界

可以让盲人伸手感知世界的视觉手套,是英国“接触视觉”小组新发明的一个手套式装置,该小组由4位剑桥大学学生组成。“视觉手套”的工作原理与倒车雷达相似,它由两部分组成。

    带在手上的看似金属手套的东西,是一个超声波传感器,当感应到周围有障碍物时,就会通过一个无线接收器把信息传送到盲人所佩戴的震动器上,从而起到指引作用。在近日摩纳哥举行的“下一代企业家论坛”竞赛中,“视觉手套”战胜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5个团队,摘得桂冠,并获得1万欧元的商业启动资金。

    “接触视觉”小组成员之一的皮特·戴维斯表示,他和同学们设计这一产品的初衷,不仅是为了给盲人提供更便宜、更轻便的导盲工具;同时他们还觉得,无论是经过改进的新型盲杖还是忠实可靠的导盲犬,都会让人一眼看出来使用者是有视力障碍的人,如果带上“导盲手套”的话,也许就不用再为这个问题担心了。

    这对一些比较自卑的盲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通过手套感应周围环境的同时,佩戴者也可以不受限制地做出任何动作,这无疑解放了原本必须牵住导盲犬或握住导盲杖的手,将让使用者的生活更便利。

    皮特·戴维斯说,“我们小组正在积极进行下一步工作,计划将产品引入市场———我们会制作更多的模型,保护我们的 知识产权,积极与零售渠道合作,以保证产品能够上市。”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婴儿天生会看不同语言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最近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婴儿约在4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借助自己的视觉区别不同语言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得不到强化和锻炼会迅速地退化。

    研究人员让一些婴儿观看一段录像,内容是一个成年女性先用英语读童话故事中的几个句子,之后再用法语读。但录像都经过处理,去掉了朗读者的声音,孩子们只能看到朗读者的画面,却听不到声音。

    研究人员发现,4个月和6个月的婴儿在朗读者突然改用另外一种语言读故事的时候都会有特别的反应。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说明婴儿可以通过朗读者的面部信息判断出她正在使用另外一种语言。

    但8个月大的婴儿的情况有所不同。只有那些在双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对语言的转换表现出注意,而在单一语言环境中生活的婴儿则没有区别出两种不同的语言。

    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人员得出了以下结论:当婴儿在4到6个月的时候,已经具有了“看”出不同语言的神奇能力。随着月龄的增长,双语环境会强化婴儿的这种能力,那些学习了一种以上语言的婴儿保留并强化了通过视觉来区别不同语言的能力。研究人员说,多语言环境何时开始对孩子最有好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鞋子改变人类

古人类学家很早就发现,在距今4万到3万年间,人类文明经历了一场飞跃。众多因素被认为可能促成了这种跨越式的进步,最近,研究者向其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鞋。最新发表于《考古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穿鞋会对人类走路的方式和身体的重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如果经常穿鞋,这些影响就会反映在骨骼和韧带上。尽管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鞋子存在于1万年前,但对古人类化石标本的调查分析显示,生活在4万年前的人类脚趾骨突然开始变小,而腿骨却还与以前一样。这预示着必然有某种新出现的事物分担了脚趾承受的压力,而最可能的答案,便是一双鞋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84面镜子组成星光收集器可提供月光浴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着一座非常巨大的镜状建筑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月光收集器。它被称为“星际光线收集器”(Interstellar Light Collector),其收集月光的过程就像是太阳光反射到月球表面上一样,英国路透社撰文指出,月光收集器所提供的“月光浴”可以应用到医药、工业和农业领域,尤其可以治疗抑郁症患者。

    据悉,这座奇特的建筑物是由商人理查德?蔡平夫妇投资200万美元建造的,理查德说,“许多项目都聚焦于太阳光,我们都逐渐忘记了地球数十亿年以来一直享受着太阳所带来的恩惠,太阳影响着人类的进化,影响着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我想人类是否能够进一步扩大太阳光的利用?”

   目前尚没有将月光治疗应用于临床实验,亚利桑那州大学光学科学和医学研究教授凯瑟琳?克里斯指出,现在未进行足够的实际研究,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月光治疗在医学领域的真实意义。但是,月光浴已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在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人到访此地并体验月光浴。大约有5层楼高的星际光线收集器位于索诺兰沙漠的一个14米深的弹坑中,与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KPNO)的位置很靠近。是由84面镜子组成的,可将月光集中反射到方圆几米的地盘。50英尺高、重达30吨的镜子阵列能作为整体方便地进行360度的转动,以便尽量正对着月亮。由于每面镜子都可单独调整方向,收集器能将月光聚集到人头部大小的区域。

    来自美国图森市的催眠临床医学家埃里克?卡尔曾多次到访并热衷于享受月光浴,他说,“自从接受月光浴治疗以来,我的哮喘病逐渐得到好转。当我来到星际光线收集器时,让我感受得直接和微妙的精神喜悦,这里的环境非常平静祥和。”

    凯瑟琳教授指出,通过月光浴可使人们摆脱抑郁心情,当人们沐浴在月光中可得到极大程度地放松,感受一种超现实的梦幻境界。一些体验者能够改善情绪,他们一边享受着月光浴,一边品尝着果汁,更显一份惬意生活。月光浴除了能够治疗抑郁症患者,一些其他疾病患者声称通过月光浴治疗之后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可避免生理机能衰退、治疗关节炎,甚至还可以治疗癌症。目前,由于月光是被反射后的日光,但是它的频率和光谱是非常独特的,迄今的技术无法完全复制,因此很难应用到可控性临床研究。

    据了解,多年之前英国伦敦的塔特现代博物馆有一个天气工程展示厅,在这个展示厅里参观者可享受到室内日光浴,在主厅里一种桔红色日光可照射进来,每位参观者都笼罩在桔红色阳光下,使人们很自然地想躺在地板上静静地享受日光浴。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科学家称鲸鱼一口能吞下公共汽车

一条鲸鱼的胃口究竟有多大呢?目前,科学家找到了准确答案。依据最新计算,当长须鲸张开大嘴向磷虾和鱼群冲去时,它们一口能够吞入2900立方英尺的海水,这相当于长须鲸一口能够吞下一辆大型公共汽车。当长须鲸吞下2900立方英尺的海水后,通过嘴部上端特殊的过滤组织,能够在海水中滤出25磅重的磷虾食物。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猜测究竟像长须鲸这样的大型鲸鱼一口能够吞下多少海水和食物,目前研究人员最新的计算数据不仅计算出鲸鱼的胃口,而且还分析了它们的体力和运动状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佩恩逊指出,对鲸鱼进行分析研究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我们不可能将鲸鱼放置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也很难长时间地在它的身体上安装摄影仪进行观测。佩恩逊和其他两位同事对《探索频道:蓝色地球》电视节目关于鲸鱼生活的胶片进行了计算机化处理,这段胶片记录显示出像体长88英尺的长须鲸这样的大型鲸鱼胃口十分惊人,它们每张开一次嘴的吞食能力相当于一口吞下一辆大型公交汽车。


    佩恩逊说,“这段胶片录像非常珍贵,它是证实鲸鱼胃口大小的最好证据。”近年来,科学家结合《探索频道:蓝色地球》胶片资料,潜水人员安置在鲸鱼背部的微型装置所获得的重要数据,以及从博物馆鲸鱼骨骼标本的精确测量。佩恩逊和同事们推断鲸鱼在捕食时会张开大嘴连续吞海水,每次吸海水可持续6-10秒,一次连贯的吞食动作至少可实现8次吞海水,每次吞海水过滤可获得25磅磷虾,鲸鱼每天只需4个小时的捕食就能够满足每日的能量消耗。


    这项研究还揭示了为什么超级海洋哺乳动物会以食物链低端食物为主,大量的磷虾可向鲸鱼提供丰富的营养和食量。同时,研究人员还指出,鲸鱼每次吞吸海水的过程可产生强大的牵引力,这股力量可牵引鲸鱼的身体在海水中前进,也节省了部分体力。目前,这项研究发表在11月份出版的《海洋生态学进展丛刊》杂志上。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羽毛球来历

羽毛球是较普及的球类运动之一。羽毛球的起源说法不一:

    一、源于印度。相传19 世纪前后,在印度孟买有一种两人分站在网两边,以木拍对击一种插有羽毛的绒线团游戏,名叫“普那”。19 世纪中叶、英国把印度沦为殖民地,羽毛球也就被带到了英国。包菲特公爵对羽毛球很感兴趣,把它加以改制,再参考网球球拍,给它配上了一个轻而小的拍子,使它成为一种球类。

    二、源于日本。相传14 世纪末叶,日本出现了把樱桃插上美丽的羽毛当球,两人用木板来回对打的运动。19 世纪中叶传到外国,被改为软木制成的球托和穿弦的球拍。1870 年,英国一位公爵在他的领地开游园会,不料下起大雨,他为了不使客人扫兴、就改在室内进行羽毛球游戏,结果使与会者情趣横生。此后,这项运动便风靡英国。

    1899 年,英国举办了首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1934 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1939 年国际羽联通过了《羽毛球规则》。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米糠里的维生素

1883 年,艾克曼从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赴荷属东印度任军医。1886 年,艾克曼参加了荷兰政府组织的脚气病研究委员会。1893 年,他从故乡坐船到达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考察这里正流行着的脚气病。

    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脚气病,人得了此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浑身没力气,走路也不方便。奇怪的是,当他的许多鸡竟然也患上了这种病。艾克曼是个细菌学专家,他想:“脚气病这样普遍,是不是由细菌传染引起的呢?”

    他养了一群鸡,对鸡进行了研究。他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从鸡的各部位上弄来的取样涂片,几年来都没发现任何脚气病菌的踪影。而他自己却得了脚气病,他用来做实验的鸡们也得了这种病。鸡成批地死去了,只有一小部分活了下来。艾克曼曾用多种方式医疗过那些生病的鸡,但都没有成效。奇怪的是,那些活下来的鸡,未经任何治疗,几个月后脚气病却自然而然地好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艾克曼天天守在那几只鸡旁,想找出其中的原因。

    有一天,艾克曼正蹲在鸡栏里观察鸡的活动情况,这时,新雇来的饲养员走过来喂鸡。艾克曼望着鸡群纷纷抢食的劲头,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这些鸡都是这位词养员喂的,而这位饲养员来了只有两个多月。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个饲养员来了两个多月以后,鸡的病才好了起来。这两件事情是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必然的某种联系?

    艾克曼仔细调查了前后两个饲养员的情况。原来,前面的那个词养员只图省事,总是用人吃剩的白米饭喂鸡,而新来的饲养员非常勤快,总是用一些拌着粗粮的饲料喂鸡。

    “原因是不是出在饲料里?”艾克曼脑中闪出一个念头,于是,他重新买了一批健康的鸡。分成两组饲养,一组鸡用白米饭喂食,一组鸡用粗词料喂养。过了一个多月,预计的情况果然发生了:用白米饭喂养的鸡患了脚气病,而用粗饲料喂养的鸡却一直很健康。

    “问题就出在饲料上!”艾克曼做出了判断。接着,他又问自己,“吃粗粮能不能治好人的脚气病呢?”

    “这个实验从我身上做起。”艾克曼坚持吃起粗粮来,不多久,他的脚气病果然渐渐好了。艾克曼非常高兴,把这个方法推广开来。爪哇岛的居民都吃起粗粮,脚气病果然也一个个地好起来了。

    艾克曼并不满足于表面上的成功和收获,而是冷静地分析起来:爪哇岛的人们习惯吃精白米,而把米糠丢掉了,会不会就在扔掉的米糠中有一种重要物质,人缺少这种东西就会得脚气病?艾克曼于是对米糠进行了化验,最后终于发现和提取出一种不为人们知道的特殊物质——“维生素”。

    艾克曼因发现维生素而获得了1929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现在,对于维生素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这一点,已成为一种常识。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鲸腹余生记

史蒂夫·凯伦是澳大利亚一位航海家和极限运动挑战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萌生了一个念头:钻进一只活着的鲸鱼腹中去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2003年4月,史蒂夫来到一家潜水设备制造厂,挑选了一种特别材料做成的潜水服。这种潜水服材料不仅能抵抗鲸鱼胃中的腐蚀性极强的消化液,而且鲸齿也无法将其划伤。史蒂夫还在背部和腹部做了贴身氧气袋。

  8月,史蒂夫与一个行动小组乘考察船向太平洋出发了。三天后,他们就发现了蓝鲸的踪影。史蒂夫盯住一头最大的蓝鲸,故意开着快艇向它挑衅。不断的骚扰终于惹恼了那头蓝鲸,在它张开巨口之际,史蒂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人海水中,随着海水游进了鲸鱼的嘴巴。

  史蒂夫在冲进鲸口后,顿时觉得眼前一黑。也许蓝鲸已感觉到这个硬邦邦的东西绝非什么可口的食物,几次想把史蒂夫吐出来,但史蒂夫紧紧地依附在鲸鱼喉壁的那些突出物上。随着鲸鱼的又一次吞吐海水,史蒂夫进入了鲸鱼胃中,史蒂夫感到自己被什么东西夹得很紧,他可以蜷曲和翻身,就是不能前后移动。

  史蒂夫在鲸腹中大约呆了半个多小时,就因闷热和脱水而受不了,如果再呆下去,一定会昏厥的。当然,他还可通过随身携带的无线呼救装置向外求救,考察船上的人只好将鲸鱼杀死,将他救出,但这却是史蒂夫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他承诺过,不伤害巨鲸,为了保护鲸鱼,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这危急时刻,史蒂夫的助手皮特与随船的鲸类保护组织人员达成协议,如果再过半个小时仍不见史蒂夫出来,他们将射杀这头蓝鲸,展开营救行动。

  正当船上的人们焦急不安时,史蒂夫感到自己的力量在慢慢丧失,由于潜水服十分笨重,史蒂夫活动起来并不方便,但他仍试图摆脱周围物质的羁绊。随着胃酸将鲸腹中的食物慢慢地腐蚀掉,史蒂夫终于获得了更大的行动空间。但他在那些滑溜的腹壁上摸索了半天,也无法确定哪儿是食道出口。一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史蒂夫知道,此刻时间就是生命。

  突然,史蒂夫的脑子里一亮,他有了一个主意。史蒂夫打开压缩氧气的另一个出口,只给自己留了一点点,然后将压缩氧气全部放人鲸鱼腹腔,顿时,鲸腹中仿佛翻江倒海一般,咕噜咕噜直响,史蒂夫也不断用四肢在里面搅动,腹中的极度不舒服使这头巨鲸在海水中上下翻滚,最后,它实在忍受不了,将腹中的东西连同史蒂夫一起呕吐出来。

  正打算杀鲸救人的皮特看到鲸口中喷出了史蒂夫,不禁又惊又喜,赶紧放下一艘摩托艇,将史蒂夫拉了上来。史蒂夫的潜水衣上沾满了黏滑的液体,气味十分难闻,人们用海水将他冲刷干净,随后给他打开潜水衣,史蒂夫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但他依然朝大伙举起双手喊道:“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太阳历和公历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其实,究其根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直到现代,埃及的的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尼罗河全长6648公里,同亚洲的长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并称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一带,主流叫白尼罗河,从乌干达流入苏丹,在喀土穆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汇合,流入埃及。

  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6月开始涨水,7至10月是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殖质,灌满了两岸龟裂的农田。几个星期后,当洪水退去时,农田就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泥,等于上了一次肥。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的3至4月收获。尼罗河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别不是太大,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一切的大灾。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认识到必须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准确地计算时间,这就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

  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准确了。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不觉得,经过4年就相差一天。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夏天正好颠倒过来。再过730年,才能回到原来的起点。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又译朱利乌斯·凯撒)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凯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法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作了这样的调整:设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置1个闰年。单月每月31天,双月中的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其它双月每月30天。

  恺撒死后,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因为自己生在8月,便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成为大月,即31天,同时相应把9、11两个月定为小月,10、12两个月定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会议上,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点。到了公元6世纪时,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传说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天,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D.表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迟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外,教会规定耶稣复活节,应在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春分已相差10天之多,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也成了问题。因此,对儒略历作进一步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将4年置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从而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年,2000年是闰年)。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但不废除农历。

  当然,格里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每月的天数仍然参差不齐,规则性不强,特别是每经过三千几百年还会有一天的误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天文学的进步,这些缺陷将不断得到改进。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永动机的神话

  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了伊斯兰教世界,并从这里传到了西方。

  在欧洲,早期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时一个叫亨内考的法国人提出来的。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方案的设计者认为,右边的球比左边的球离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地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下去,并且带动机器转动。这个设计被不少人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出来,但从未实现不停息的转动。

  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生,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停在右图中所画的位置上。

  从哥特时代起,这类设计方案越来越多。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人们又提出过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有采用“螺旋汲水器”的,有利用轮子的惯性、水的浮力或毛细作用的,也有利用同性磁极之间排斥作用的。宫廷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企图以这种虚幻的发明来挣钱的方案设计师。有学识的和无学识的人都相信永动机是可能的。这一任务像海市蜃楼一样吸引着研究者们,但是,所有这些方案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他们长年累月地在原地打转,创造不出任何成果。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人们逐渐认识到:任何机器对外界做功,都要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机器是无法做功的。这时的一些著名科学家斯台文、惠更斯等都开始认识到了用力学方法不可能制成永动机。

  19世纪中叶,一系列科学工作者为正确认识热功能转化和其它物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久后伟大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了。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的转化定律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更精确、更丰富的科学基础。有力地打击了那些认为物质运动可以随意创造和消灭的唯心主义观点,它使永动机幻梦被彻底的打破了。

  在制造第一类永动机的一切尝试失败之后,一些人又梦想着制造另一种永动机,希望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且既经济又方便。比如,这种热机可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的,因而这种热机可永不停息地运转做功,也是一种永动机。

  然而,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于1851年提出了一条新的普遍原理:物质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这样,第二类永动机的想法也破产了。

  永动机的想法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这个神话的被驳倒,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科学,也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隐藏在常识中的科学谜团

 我们身边常常有很多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把它们当作常识,却说不清其中的道理。美国《大众科学》杂志选取了20个这样的“常识之谜”,并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本报将用连载的方式在“国际·科学”版上向读者解释这些身边的科学谜团。

  1.开车打手机为什么有危险?

  对于一个人来说,驾驶汽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而且他同时还要密切观察周边环境,这同样是需要全神贯注的复杂工作。

  人在开车的时候要同时进行两项复杂工作,大脑已经满负荷运转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打电话,负责思维和控制语言系统的大脑额叶部分将“超载”,上述两项工作不免要出问题。

  “多重任务处理系统”本来是一个计算机术语,指的是电脑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几个不同的命令。有人认为人类大脑也有同样的功能,但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不可能像电脑那样可以一边下载文件一边玩游戏。

  从理论上讲,大脑一旦同时处理两项任务,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任务,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都会严重下降,这在神经科学中称作“双任务干扰”。

  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的研究员乔丹·格拉夫曼认为,人脑不具备“多重任务处理系统”源自额叶的生理特性,人在做不同事情的时候,脑电波会在额叶的不同区域来回跳动,期间会有几百毫秒到几秒钟的停顿,在停顿期间人的反应能力会降低,如果开车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发生车祸。

  此外,美国犹他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开车时候打电话会使追尾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一倍,即便使用的是车载电话,危险程度也是一样的,因为这时人的大脑仍处于“双任务干扰”状态。

  2.音乐会让孩子更聪明吗?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治理发育有好处,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证实了这种说法。科学家已经发现,音乐教育对4岁到15岁孩子的大脑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的香港大学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都进行过类似的研究。香港大学跟踪研究了90个6岁到15岁的孩子,其中一半是学校乐团的成员,另一半则很少接受音乐训练;多伦多大学则让144个6岁的儿童随机选择一年的兴趣课程,其中包括钢琴课以及其他非音乐课程。研究人员发现,接受音乐教育的儿童在数学能力和智商方面都高于其他儿童。

  最近加拿大的麦克马司特大学又进行了一项研究,科学家让一批4岁到6岁的儿童接受了一年的音乐教育,同时监控这些儿童的大脑活动情况。科学家发现,与没有学习音乐的儿童相比,这批儿童的大脑发育明显不同,例如这批儿童大脑内与注意力相关的部分变得非常活跃。

  研究还表明,那些学音乐半途而废的人实际上也从中获得了好处,只要在儿童时代学点音乐,你就会受益终生。

  3.为什么蚊子会挑人咬?

  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同一间屋子的两个人,一个备受蚊子肆虐,另一个却可以悠然自得。对于这一现象,科学界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昆虫学家乔纳森·戴伊给出了一个解释,“蚊子最爱咬的是那些释放更多二氧化碳的人。”戴伊还指出,二氧化碳并不是蚊子喜欢的唯一因素,香水、身体发出的热量以及人运动后体内分泌的乳酸都是蚊子喜欢的物质。

  此外,人体内还有一种物质吸引蚊子,那就是雌性激素雌二醇,女性体内的雌二醇含量高于男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女人更容易被蚊子咬,因为男人一般体形较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更多。一般来说,大块头更容易被蚊子咬。

  此外,咬人的蚊子都是母蚊子,公蚊子的食物是植物汁液。

  4.为什么石英手表走时准确?

  现在,大部分复杂的机械手表都被石英手表取代,这是因为一只普通的石英电子表每日误差小于0.5秒,比大部分机械表精确得多。

  石英表也可叫做“晶体振动式电子表”,当电流通过石英晶体时,晶体就会变形“发振”,石英表就是利用周期性持续“发振”的晶体,为我们带来准确的时间。

  从1927年开始,石英被应用于大型实验用计时器,但直到上世纪后半段,石英手表才被引入商业领域。当时钟表匠们已经了解了石英的特性,他们的最大挑战是制造出足够小而且振荡频率合适的石英晶体,因为高频晶体太耗电。最终研究人员选择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振荡频率为32768赫兹的石英晶体。

  而机械手表由于受地球引力作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的偏移会产生位差,加之受外界温度、磁场、震动等影响,因此机械手表很难达到石英手表的精度。

  5.思考消耗体力吗?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苦于思索某个难题的时候,即使没进行什么体力活动,也会感到疲劳。那么,坐着不动苦思冥想会消耗体力吗?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人脑是一台24小时工作的机器,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大脑内的数百万个神经元会相互传递信息,并把电脑的指令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些神经元工作的时候当然需要“燃料”,据测算,它们每天消耗掉肝脏储存的血糖的75%,而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

  神经元消耗能量有它独特的方式,首先大脑毛细血管壁附近的星形胶质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能量丰富的葡萄糖,并将这些葡萄糖转换成神经元可以吸收的形式。神经元利用这些能量生产神经传递素,并最终形成“思想”。大脑思考得越多,其神经元需要的葡萄糖就越多。

  除此之外,大脑为了生存,每分钟需要0.1卡路里的热量。当你集中精力进行填字游戏的时候,你的大脑每分钟消耗的能量则是1.5卡路里。相比之下,人在行走的时候每分钟大约消耗4卡路里热量,而像跆拳道那样的激烈运动则每分钟消耗10卡路里。看来胖人们又多了一个减肥方法——做数学题。

  6.为什么晒太阳有益健康?

  维生素D3是人和很多动物生长、繁育、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脂溶性维生素。如果人缺乏维生素D3,将会患上软骨病或者佝偻病。人类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片来补充维生素D3,但走出户外晒太阳则是人类最古老、最经济、最舒服的补充维生素D3的方式。

  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是这样的:人体皮肤中的一种化合物在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之后,会形成维生素D的前体(维生素原),维生素原中的两个碳原子会自动重新排列,形成维生素D3。这一化学过程发生的速度非常快,因此你只要在阳光下晒几分钟,身体吸收的光线就足以制造一个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D3。

  7.风力发电会影响气候吗?

  随着温室效应和能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但也有人担心,由于风力发电机的巨大叶片能够干扰气流的方向,那么它会不会对气候造成影响?

  答案是不必担心。因为电脑模拟实验显示,只有超大型的风力发电厂(目前还不存在)才会影响天气,但也仅限于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附近区域。

  根据《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一篇文章的研究结果,在一个拥有1万台风力发电机的风力发电厂内,其地表温度会上升0.7摄氏度。发电机叶片的转动会使空气中的潮气上升,而靠近地面的区域会变得温暖干燥。这对风力发电厂附近的农作物会造成不良影响,但对全球来说,这点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8.““太空电梯”会影响地球运转吗?

  在国际航天领域,一直有一批科学家在倡导“太空电梯”的概念,在他们的理论中,“太空电梯”是一种向太空运送货物的永久性装置。目前很多科学机构都在进行“太空电梯”的可行性研究。

  不过有人担心,这样一架“太空电梯”伸向太空,并运载这么重的货物,会不会影响地球的正常运转?答案是无需担心。

  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如果“太空电梯”将15吨的货物送上太空,这部分“伸出”地球的质量将使地球自转一次的时间(即一天)增加1毫微微秒,1毫微微秒只有1秒的一千亿亿分之一。“太空电梯”的倡导者之一布拉德·爱德华兹博士认为,这点影响还比不上两极冰盖融化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恐龙是怎样被发现的

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郡有一个叫做刘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名叫曼特尔的乡村医生。这位曼特尔先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特别喜爱收集和研究化石。行医治病之余,他常常带着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寻找和采集化石,足迹踏遍了周围有岩层出露的沟沟坎坎。久而久之,曼特尔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采集高手。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尔先生还是照常出门去给病人看病。夫人在家里等着丈夫回来,心理总是惦记着他会不会着凉。后来,曼特尔夫人实在坐不住了,就带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门向着他出诊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条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两旁新开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层层的岩石。她习惯性地边走边观察两边新裸露出来的岩层,忽然,一些亮晶晶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什么东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走上前去仔细观看。哇!原来是一些样子奇特的动物牙齿化石。这些化石牙齿太大了,曼特尔夫人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牙齿。发现的兴奋使得曼特尔夫人忘记了给丈夫送衣服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化石从岩层中取出来带回了家里。

      晚些时候,曼特尔先生回到了家中。当夫人将新采集到的化石呈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惊呆了。他见过许许多多远古动物的化石牙齿,可是没有一种能够与这么大、这么奇特的牙齿相似。

      在随后不久,曼特尔先生又在发现化石的地点附近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牙齿化石以及相关的骨骼化石。为了弄清这些化石到底属于什么动物,曼特尔先生把这些化石带给了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请这位当时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学者给予鉴定。

      说实在的,居维叶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类化石,而他读过的所有的由前辈科学家撰写的书籍和论文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这种化石。不过,居维叶还是根据他掌握的相当丰富的动物学知识做了一个判断,他认为牙齿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马的,它们的年代都不会太古老。

      曼特尔先生对居维叶的鉴定非常怀疑,他认为居维叶的结论太草率了。他决定继续考证。从此,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馆去对比标本、查阅资料。

      两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结识了一位在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工作的博物学家,此人当时正在研究一种生活在中美洲的现代蜥蜴——鬣蜥。于是,曼特尔先生就带着那些化石来到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与博物学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齿相对比,结果发现两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尔先生就此得出结论,认为这些化石属于一种与鬣蜥同类、但是已经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并把它命名为“鬣蜥的牙齿”。

      后来,随着发现的化石材料越来越多,人类对这些远古动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我们知道所谓的“鬣蜥的牙齿”这种动物实际上是种类繁多的恐龙家族的一员;它确实与鬣蜥一样属于爬行动物,但是它与真正的鬣蜥的亲缘关系比起与其它种的恐龙的关系还要远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则,这种最早被科学地记录下来的恐龙的种名的拉丁文字并没有变,依然是“鬣蜥的牙齿”的意思。不过,它的中文名称则被译成为禽龙。

      因此请记住:禽龙是科学史上最早记载的恐龙。同时,别忘了曼特尔这个名字以及他那位热爱大自然的妻子。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最早的湿度计

湿度计,是一种测量空气内含水分多少的仪器。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大约是汉朝初年在中国出现的。那是利用天平来测量空气的干燥或潮湿的天平式湿度计。

      在《史记.天官书》中,曾提到把土和炭分别挂在天平两端,以观测挂炭一端天平升降的仪器。《淮南子》指出了这种仪器的意义。说天气干燥了炭就轻;天气潮湿了,炭就重。还说,湿气到来的时候,人是看不见的,但是炭已经显示出沉重了。这就进一步阐明了这个测湿仪器起到测量看不见的水气多少的作用。

     由中国古人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是世界上最早的湿度计。它比欧洲制造的类似的湿度计要早上1600多年。
果宝贝 Sunny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9489  
爱心活力豆
42  
宝宝生日
2006-05-29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大西洋有一片海域是以恐怖著称的——那就是让进入者消失的百慕大三角区。首先,任何地图上也找不到它,它只是人们想像中由百慕大、佛罗里达、波多黎各(接近北美洲)三条海岸线合围的区域。这个恐怖的大西洋海区有100多万平方公里。

     百慕大三角的传说是这样的:1000多人以及几百条船、上百架飞机在这片海域消失了……没留下一点踪迹。

      很多神秘的事件已经被记录下来。一些经过百慕大三角的船员和飞行员抱怨,电力系统曾停止工作,尽管天气晴朗,但是在略呈绿色的云层里发出夺目的闪光。

      克瑞司特佛·哥伦布是记录一切不寻常的偶发事件的第一人。哥伦布第一次航海,正在风平浪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火柱呼啸着从天而降!船上的指南针突然转到相反的方向!

      1929年,一艘叫做卡罗A-迪瑞号的船平稳地驶进位于北美的北卡罗来纳港。可是当码头工人爬上船,没发现一个人影!一锅满满的、热气腾腾的饭煮在瞭望台的火炉上!

      1945年12月,有一宗称为“飞行19号”的意外事故。那是海军五架轰炸机消失在百慕大那场事故的代号。当天,飞机起飞执行例行的巡逻使命,一个小时之后,其中一个飞行员报告出事了,听到过几次信号,之后……一切归于沉寂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凯茵妈妈讲故事】之科技探索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