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葡萄和小朋友玩游戏玩的疯了,我要求他休息眼睛,这惹恼了他。他气愤的在我身上打了几拳。打人是我管教的底线,所以有他好果子吃了。走,进房间去。 “你可以生气,但是不可以打妈妈。我不允许别人打我,这会让我很生气。”我说。 “不行,我就要打人!”葡萄喊。 情绪发泄了一会,他开始克制自己打人的冲动,抱着枕头在旁边大声哭。 “妈妈爱你,但是妈妈不喜欢你打人的行为!”我继续坚定的表达我的意见。 他愤怒的哭着、喊着、还试图想打人,但因为我坚定的行为,让他有些犹豫。 “你可以生气,但是生气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别人。” “我生气是因为你打我。”葡萄说。 “因为是你先打我的,我要保护我自己,我不能让我被别人打。除非我是傻瓜。 妈妈打你,你会生气,那么你打别人,别人不会生气吗? 不然,我们现在出去试试,看你打谁,谁不会生气,如何?” 孩子的愤怒的情绪一直在此消彼长的起伏着,我接纳他的情绪,允许他释放情绪,但是我坚定的阻止着他不当的行为。同时,不断的告诉孩子,我爱他,但是不喜欢他的行为。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终于他的情绪平复了。 “打人的行为对不对?”我说。 不予回答。葡萄的一贯做法。我决定不让步。 “打妈妈的行为是不对的,请你向我道歉!”我坚定的说。 继续不做声。 “那么,妈妈先向你道歉。妈妈刚才打你,妈妈做的不对,妈妈向你道歉。你接受我的道歉吗?” “不接受!”葡萄有些惊讶。 “那你能告诉我,我哪里还做的不对,我以后改正?” 既然,孩子暂时还不愿意低头,那么,我先检讨自己的行为。 “生气了不可以打人,是不是?” “不是。要打人!” “要打人,好吧。那我们就打吧。”我想既然他坚持要打,那么是否可以在打的过程中,让孩子去感受打人的心里感受呢? 于是,两个人打了起来。因为愤怒的情绪已经消退,孩子和我“打”的很开心。 休息的时候,我问他, “刚才咱俩打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很开心。因为这是假打。” “那么,刚才生气时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生气、愤怒,恶心!” 孩子情绪的爆发、平复的这个过程中,我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发觉当我的情绪失控后,会让我行为失控,而行为失控会导致情绪更差。通过这次事情,让我看到,当孩子情绪失控后,如果大人情绪失控,结果就是场面无法控制,走向混乱。 孩子和我们何尝不一样呢?情绪失控,导致行为失控。 那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停的对孩子说“妈妈爱你。”这样可以让彼此的情绪缓和下来。 在孩子情绪激烈是时候,要停止说教,而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释放情绪,但是一定要制止不当的过激行为。因为过激的行为,不但不能让孩子平静,反而会让他情绪更坏。 还有一个察觉,就是当孩子行为不当时,不要感到生气,昨天自己行为失控,主要是因为自己对孩子打人的行为非常的愤怒。而愤怒的原因是,教育孩子的失败,让我恼羞成怒。于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自己的情绪就失控了。 后来,自己给自己了一个积极的心态暗示,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契机。于是,就出现了好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