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被派往德国交流学习,老公随后前往德国波恩陪我,波恩是贝多芬的故乡,是音乐的天堂,老公从小学钢琴,之后又从事教授钢琴,对于此行他比我更兴奋也更用心。记得一首诗的名字,诗的内容已经忘却,但当时每每漫步波恩街头,这句诗都会在脑海中隐隐浮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波恩——一个德国的童话……”,除去秀美的景色,波恩的音乐是一定要提及的,市中心的广场在傍晚十分会是欣赏最好的免费音乐会的地方,三三两两的乐队分散在广场的各个角落,典雅的古典乐抑或是乡村爵士乐就这样随风而来,记得当时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街头听音乐,身旁站着一位年轻的母亲,婴儿手推车里,有着蓝色眼眸的像洋娃娃一样的宝宝,睁大眼睛专注的盯着乐手们,我从孩子渴望的眼神里看到了这个民族对于音乐的挚爱,之后老公抵达德国,我们常常去看波恩的各种音乐会,德国的朋友也会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一些洲际音乐比赛,之后,我和老公感慨——德国的音乐教育比中国的要强太多,“享受音乐”被完全的体现出来,从那时起,我们就梦想创立一家“艺术培训中心”,就憧憬着能把这种音乐教育理念带回来,传出去!
2010年,我们的爱情结晶——可儿宝贝降生了,我们每天都忙于享受初为父母的喜悦和忙乱,那个创立艺术培训中心的梦想被慢慢地搁浅,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孩子在某个艺术培训中心报了钢琴班,让老公帮着去“考察”一下,回来之后老公恼火的说:“这些培训学校太不专业了,完全就是欺骗家长,哪有这样毁孩子的?!”之后,我才了解到他口中的“不专业”是个什么情况——完全不顾及钢琴基础教育,没有规矩、没有手型、为了让家长看到成效很快就上曲目等等,作为母亲,我深知外行家长的苦恼,初衷一定都是好的,只是选错了老师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此时,那个沉寂了多年的梦又再次浮上心头。
2011年的年末,一位朋友告诉我们榕青无界有一套商铺出租,问我们有没有兴趣一块办音乐培训,老公看完房子回来和我商量,他说:“地方不够大,规模没有办法做成想象的那样。 ”我问他:“你办培训最初的目的是什么?”,老公回答:“好好教孩子学音乐,音乐对于一个孩子多重要啊,这是必须的修养!”,我说:“这不就结了,你希望传递音乐的教育理念,挣钱不是最初也不是最终的目的,你害怕什么?!办吧,多少家长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音乐教育,就像我们多么希望可儿能接受好的教育一样,不要担心,我们这是在做一样大事,一件好事!”就这样,开始圆梦,开始创业。
起个什么名字?我们一直思量,最后是我要求并决定用——“卡农”, 卡农Kanon,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学习音乐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重复基础,但不断创新和融合,从而让音乐美妙起来!
关于音乐教育,老公比我更有发言权,但多年的耳濡目染、包括对可儿教育的探寻,我觉得:
1.音乐是每一个人的修养,应该也必须拥有!德国之所以能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不正是因为这个民族对于生活和对于音乐的热爱吗?音乐会成为孩子良好的伴侣,会给他们带来对于美好的认知,还可以在他们被现实教育制度不断打磨的时候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宣泄渠道,修养比学历更重要!
2.音乐除了用来学习,一定要用来分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音乐之花在心灵绽放,苦学而不愿表演,音乐教育就失败了一半!所以我们当时花了很大的一笔支出,用于打造中心的表演区域,并在一开始就确定了——每月一次主题小演奏会的教学思路,让每一个孩子,学会音乐,学会分享音乐!
3.学习音乐犹如盖楼房,一定要把“地基”挖深,一定要把基础打好,才能建成摩天大楼,而巍然不倒!打基础是会枯燥,是会无趣,但确是最最有用的。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并坚持。
4.音乐是美好的,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美好的,别让‘“硬逼”毁掉每一个孩子的音乐天赋,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的玩乐。
卡农音乐艺术培训中心——由心而来,也希望用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