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76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42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3-31 
地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22:0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菠萝菠萝蜜0807 于 2012-4-20 22:06 编辑

关于孩子打人
可能会有很多家长遇到孩子打人的问题,要么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被人打,要么是担心别人的孩子打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打人的孩子,又为什么小孩子打人的毛病那么不好改呢?
不知道大家留意了没有,凡是打人的孩子,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家长有打孩子的习惯;二是,家长有打人的毛病。
所以,要想孩子不打人,家长只需做到不打孩子,同时自己先改掉打人的毛病。而不是一边 “使劲儿”(为什么引号呢,因为不可能真的使劲儿打)打孩子一边说“看你还打人不?”,一边当着孩子的面打架,一般都是两口子打架,给孩子一个模仿的榜样。小孩子的行为多半是模仿,他们自身不会发明打人这个动作的。打人,要么是从家人那儿学来的,要么是从别的小朋友那儿学来的。
除非,家长本身打心眼里并不认为孩子打人不好,并不想让孩子完全戒掉打人的毛病。但是,请这些家长看看尹建莉关于打人的小孩的一段描述吧。
“我见过一些眼睛里充满敌意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做出攻击别人的行为。有一位妈妈,她一边在嘴里抱怨她的儿子爱打人,告诉孩子“不许打人”,一边狠狠地“教训”一张磕了他儿子脑门的桌子;遇到她儿子抓打别的小朋友,她只是很假的管一管,态度中隐藏着纵容,可能是怕儿子吃亏;平时还逗孩子打爸爸,以此为乐。她的孩子上幼儿园后常打人,弄得老师和家长都有意见。这个孩子内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们玩,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保护自己的意识,唯恐有什么被人侵犯,大多数情况下以和小朋友闹意见而结束。所以他总是很孤独。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总是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忧。”
“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尹建莉的这一章节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这几个字,寂寞和敌视,还未步入社会就先领会了寂寞,这该是何等的可怜呢?虽然这些会打人的孩子暂时不会吃亏,但他的心灵已经吃亏了,他的心灵已经感受了寂寞的滋味。正如尹建莉后面描述的,“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的流失了。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世态度才会更自如,人际关系才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记得乐乐刚开始会爬的时候,偶尔也会被桌子腿什么的碰疼了而哭,家里的保姆老太太就会一边拍打桌子一边说“我打你个桌子,看你还碰我们不?”对于这种情况,尹建莉给出的分析是这样的,“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复仇行为”,他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当时我并没有看到尹建莉的这段话,但我知道老太太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但碍于一些原因,我也没有说什么。但如果是我在场的话,我就会说“桌子是木头做的,是硬的,乐乐碰到了就会疼,所以下次一定要小心不要碰到桌子了。”后来看到了尹建莉的这一章节,我也学着她那样教乐乐给桌子腿揉揉疼,“看呀,你和桌子腿碰头了,你疼了,桌子腿是不是也疼了呢,我们给他揉一揉就不疼了。”这样一来,乐乐早忘了自己的疼了,开始关心桌子了。
2012-4-20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21039  
爱心活力豆
24  
宝宝生日
2014-10-14 
地区:
街道:

Medal No.5

不错,让更多的人看到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关于孩子打人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