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44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08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5-12-01 
地区:
其他
街道:
其他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7:4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孩子和父母脾氣,有可能是因為生理或心理得不到滿足,或是想要引起注意,此時,不妨先了解孩子生氣的原因,然後再好好和他溝通及告知,提醒他這行為是不對的。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動怒,影響親子關係,也傷害孩子自尊心。 「媽媽,我要這個玩具」「喔,寶寶,這個我們家裡有了啊!…」「但是我覺得這個和家裡的不一樣嘛,而且我真的好想要。」「不行,你不可以再買玩具了!」「哇!不管啦!人家就是要嘛!」

不知你是否碰過這樣的情形,帶著孩子上街,當他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拿在手上,不管家裡是否已經有一模一樣或類似的東西,他就是緊抓著不放。

當你好好地和他溝通,希望他可以放回手中的東西時,他卻非常執意,並且不理會你的好言相勸,就在下一秒開始哇哇大哭或大叫,引起旁邊的人投來異樣的眼神。這時候,你會跟著孩子的情緒也生氣起來,還是繼續和他溝通呢?當你發現孩子在和你生氣的時候,該怎麼辦?

親子間容易衝突的狀況

你知道新生的寶寶就有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了嗎?1~2歲的孩子會明顯表達自己的情緒,如高興的時候會大笑甚至大叫,而在身體不舒服或受委屈的時候則會發脾氣,所以孩子會生氣是很正常的事。

但你了解孩子為什麼生氣嗎?你知道孩子和你生氣的原因嗎?如果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生氣的理由及個性,那麼下次在他生氣的時候,便能先輕易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而安撫孩子,減少親子間的戰爭。

就孩子來說,最容易與爸媽產生衝突的狀況,有以下幾種情形:

1. 向爸媽的權威挑戰:
孩子對爸媽的要求經常會出現試探、挑戰的動作。比如:在他正玩得開心時,卻叫他準備收拾吃飯或上床睡覺,第一次你可能會發現他並沒有馬上收拾,因為他覺得你可能有緩衝的餘地,就在你開始提高音量,甚至走進他身邊準備發脾氣的時候,他才意識到並開始緩緩地收拾,此時大人的怒氣可能已經點燃,而孩子正在試探爸媽權威的界限在那裡呢!

2. 孩子的意見和爸媽相左:
有些孩子會很堅持自己的想法,此時不免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摩擦。比如:在準備出門時,孩子執意要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出去,不管天氣或場合是否適合,這個時候,爸媽就可能會和孩子起爭執。

3. 孩子生理或心理需求不滿足:
有時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和平常不一樣表現,如:不合理的哭鬧來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做出平常你不喜歡他做的動作或行為。如果父母沒有察覺,就可能覺得孩子比平常不聽話,以為孩子在找你的碴。

4. 故意犯錯:
有些孩子會故意犯錯來讓爸媽生氣,希望藉由這個方式,父母可以多注意他、關心他。譬如:家裡有客人來訪,孩子可能因為你的注意力被客人分散而不安,於是開始故意犯錯,希望大家可以注意到他。

改善親子衝突的方法

孩子生氣起來,常常做父母的也容易跟著生氣,該如何化解親子間緊張的關係呢?以下提供一些方法給父母參考:
1. 讓孩子發洩情緒 2. 轉移其注意力 3. 說故事

事後仍需安慰和教導

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孩子也有生氣的權利。如何在孩子生氣的時候給予適當且正確的教導,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你可能會因為孩子的無理也跟著生氣起來,但你知道嗎?在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爸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父母除了堅定自己的態度,來處理孩子強硬的不合理或故意的行為外,在衝突後,不要忘記給孩子適當的安慰和教導。因為在教導孩子的方向裡是以愛為前題,雖然孩子有時無理的要求或行為讓人不能認同,但是孩子是可以溝通的,如果你的態度夠溫和且堅定,相信孩子可以接受你的要求並且遵守。

所以,下次當孩子和你生氣時,千萬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喔!並且堅定自己的立場,不因為孩子的眼淚而做出讓步,因為如果你讓步,孩子便會在下次使出相同的伎倆來達到他的目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在事後給孩子適當的擁抱安慰,不吝惜再對他說:「爸爸媽媽是愛你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當孩子和你生氣時(转)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